性-需要健康地看待


2270 期(2008 年 2 月 24 日)
◎ 交流點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對於近日有關藝人裸照一事,我們社會已有很多討論。教會對此事可以怎樣討論?我認為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討論這事。第一,就是肯定身體與性的正面性。所謂正面性,就是我們可以健康地,甚至公開地講論身體與性。聖經的雅歌就是一個好例子。雅歌描述一男一女的纏綿關係,但沒有因此就被否定。或許,有些人覺得這是他們兩個人的事,為何要講給我們聽?所以,他們選擇不讀或少讀。然而,雅歌始終是聖經一卷書,所以,不能不讀。就此,教會傾向將雅歌靈意化,視它以象徵手法用來描述上主與猶太人、基督與教會的關係。這淡化身體與性的做法或許使人可以不帶著性慾來讀雅歌,但結果,教會失去正面討論身體與性,反而將這課題雙手拱讓給社會。事實上,身體與性是日常生活常接觸的課題,男與女的關係更是日常生活的事。問題在於我們是否可以不猥瑣地講和看身體與性?是否講身體與性就不可能健康地講?然而,我承認人本身的罪性和社會文化的影響,我們不容易可以很自然地和正面對講身體與性。雖是如此,但若教會在這方面做得不好的話,我們對身體與性的逃避只會製造更多空間讓社會主導。

  第二,在正面認識身體與性之外,我們需要從對人整體的認識來理解身體與性,以致身體與性不是一件獨立的事。所謂整個人不僅是包括對對方的全方位的認識,更牽涉雙方的成熟度。成熟度不只是一個年齡問題,更關乎有能力和有心理去承擔責任。我不否認很多青年人是整個人與對方整個人交往,但這與有能力和有心理去承擔責任不必然是正比的。又縱使有心理去承擔責任,這不等於就有能力去承擔。因此,一句「信我」是不足夠的。年輕人懷孕和墮胎所產生的焦慮正反映他們沒有能力去承擔責任。在有能力和心理承擔責任下,懷孕是興奮和祝福,但在沒有能力和心理承擔責任下,懷孕是恐懼。面對這矛盾,有人就用種種方法避孕。然而,總沒有百分百成功避孕,以致生活離不開恐懼。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副教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過渡人生】

【神學探索】

【重尋敬拜根】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