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照樣行吧!


2268 期(2008 年 2 月 10 日)
◎ 教會之聲 ◎ 李炳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社會關懷」在聖經中有非常詳盡的教導,並且耳熟能詳。在講壇上亦常有講解,我們確實聽了很多,也講了不少。相信許多基督徒都可以背誦誡命的總綱:「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其次就是愛人如己。」也清楚記得耶穌的教訓:「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我們都十分熟悉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耶穌講解完這故事之後,就強調:「你去照樣行吧!」所謂知易行難,社會關懷的理論我們都清楚知道,但真正行出來,真是談何容易。我們也好像少年財主的故事所描述的,耶穌向他發出挑戰:「變賣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還要來跟從我。」少年財主結果便憂憂愁愁地走了。

  在概念上我們都明白,教會應像耶穌一般道成肉身,活在人群之中。也了解祂沒有叫我們離開世界,但我們要入世而不屬於世。教會的牆應該是透明的,我們的講壇應該更近路邊。教會最有力的見證並不是在講台上的宣講,而是將真理活出來;在生活中表現出來。信心與行為應該並重,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當年耶穌活在人群中,腳踏實地與人有份,祂在他們的住處與他們和衷共處,與他們共?相談,在他們的家裡、店舖、街上,鄉間互相往來。耶穌既不在肉體又不在心理上與世界隔離,可是祂仍能潔身自愛,祂與罪人同相處,醫治疾病,趕逐污鬼,親近憂傷的人。雖然最後祂仍不為人所接納,並遭遺棄,但是祂卻征服了整個世界,贏得了千千萬萬人的心靈。

  祂「參與」在人群的生活中,「有份」在他們的處境之內,祂了解他們的需要,明白他們的困苦,祂富有憐憫體諒的心腸,祂看見他們如羊沒有牧人一般。但祂並非允許惡行,認同罪惡。祂憎恨罪惡,卻憐愛罪人。祂「參與」和「有份」並不等於妥協,同流合污,卻堅持信仰的立場,積極實踐祂來世的使命:「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路四18,19)

  從聖經中我們看見耶穌的社會關懷行動,包括了:(一)接觸、(二)關懷、(三)分享、(四)溝通、(五)對話、(六)服務和(七)愛的實踐。

  不錯,耶穌確實給了我們美好的榜樣,教會對社會的服務與關懷,也應學效耶穌的方法,「有份」和「參與」在人群之中,不是為了甚麼,而是完全為了實踐和分享上帝的愛,我們服務的動機,也是為了愛和毫無條件地以行動表達愛心的關懷。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社會關懷主日」,但願這個主日不再是每年只在講台講講聽聽的主日,讓我們切實地實行主的吩咐,「你去照樣行吧!」

  教會未能積極照樣去行,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一)認為社會關懷與福音使命有衝突,或與傳統的神學觀念不能協調。(二)認為教會力量單薄,未能作出貢獻,影響力也微弱,不做也罷。(三)教會傳統的包袱太沈重,而且教會工作也太忙,沒有時間和精神兼顧。(四)社會參與和對不公不義的抗衡可能引起過激行動,容易遭受指責與批評,可免則免。(五)先知和僕人的角色混淆不清。(六)完全基於個人態度問題,對社會所發生的事情漠不關心和對工作因循苟且。

  其實社會關懷與福音使命並沒有衝突,而是互相補足,福音使命是主導而社會關懷則是福音的伙伴,以行動和生活實踐講台的宣講。不要看輕微小的力量,一點燭光也可抗衡黑暗,如認為勢單力弱,可參與聯合行動,最近天水圍的教會可以說是成功的合一見證。如因工作太忙而漠視了社會關懷,這樣我們也同樣忽略了全人福音的意義。社會參與不一定會產生過激行為,幕後工作和禱告行動也是一股有效的動力。作先知實在不易,如認為困難不如扮演耶穌為門徒洗腳的僕人角色。如因個人懶惰對事情漠不關心,就應儆醒禱告,求主憐憫,不要重演當年好撒瑪利亞人故事中的祭司和利末人的角色。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           

李炳光(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執行董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過渡人生】

【神學探索】

【重尋敬拜根】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