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香港大學畢業生薪酬創新高後,中文大學去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亦非常理想,在已公布就業數據的五所院校中,畢業生平均月薪最高院校,達15,228元,稍勝港大四十元。即使不計算醫科生,中大去年畢業生的平均月薪仍為各校之冠,達13,262元,打破六年紀錄。」 《明報》1.6.2007
調查顯示香港中文大學最新一屆畢業生的平均月薪,不單止高於其他大學院校,相比於多年來一直獨領風騷的香港大學,更加多出四十大元。未知此消息傳出後,中大校園是否喜氣洋溢,山頭的花卉開得更燦爛,學生報也抽起名噪一時的情色版,改為出版「號外」宣布這個大喜信息—中大學生終於站起來了!
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日子,中大畢業生的薪酬遠遜於港大,但那時候的中大學生不會感自卑,反為因自己能夠就讀「中—文—大—學」而感到驕傲和光榮。在港英殖民地的歲月,港大獨領風騷是很正常的一回事,直至七十年代中葉,只有港大的畢業生才可以加入殖民地政府做政務官(AO),中大畢業生頂多做行政主任(EO)。但中大學生甚少拿這些東西來作比較,「中大」這名字本身已是一份尊嚴。不必提錢穆、唐君毅、牟宗三這些大儒的名字,就是馬料水山頭煙濛雨晦的早春、杜鵑花盛放的初夏、秋涼時在水塔下舉頭觀星、嚴冬時吐露港的瀲艷空濛,已為之令人悠然神往。
以今天的品味標準,昔日中大學生會的會歌無疑相當老套:「開了山,闢了地,我們的責任是拓荒。」但曾幾何時,中大學生是誠誠實實的相信這是他們的召命。從保釣、中文運動、反殖至認祖關社,中大學生將自身的命運連繫於民初五四的傳統,更為左傾的甚至以為馬料水就是井岡山,革命要從這裡開始。蕭伯納曾經有句名言,凡是天才,年輕時當左傾,到中年仍信奉社會主義,則必然是白癡。中大當時有大批左傾分子,喜歡穿涼鞋背綠色帆布書包,書包上還釘有毛像,雖然他們後來大都成了搵錢的天才。
中大以前的科系很簡單,著名的是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藝術系、人類學系,都是很人文的。學生們大致很單純,很老土,很理想主義,編寫的刊物都是正正經經的,只有「家國情」而沒有「色情」,更不知「情色」為何物。相比之下,今天的中大學生無疑進步多了,他們不單有「情色」,更比港大畢業生每月多賺四十元。中大創校四十多年,科系多了,學院多了,畢業生也賺多了,這大概是她創校以來最好的日子。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