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13 期(2007 年 1 月 21 日) ◎ 時事透析 ◎ 蔡志森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基層人士生活艱難,職業司機和小商販「搵食」艱難,這是客觀的事實,筆者認識的一名的士司機,每天「(查)兩更」,由清早工作至深夜,每個月只休息一至兩天,才能賺取「較好」的生活。香港貧富懸殊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堅尼系數與股市同創新高,有人盤滿砵滿,但更多人捉襟見肘,已成為了社會的計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雖然如此,但「搵食」真的「大晒」,以致我們可以將一切涉及「搵食」的行為合理化嗎?
過去一段時間,不少反對傳媒賣弄色情暴力的人士,對一些報章雜誌的劣行口誅筆伐,一些報章曾在輿論壓力之下停止刊登嫖妓指南,但不久又以銷量下降,市場有需求作為藉口而故態復萌。當大家批評一些街邊報攤當街當巷,公然展示色情報刊,要求改在專門店發售,並嚴格執行不得售賣予未成年人士時,一些報攤便以生意將大受打擊而反對。至於違法向未成年人士售賣煙酒和「三級電影」光碟的報道,不時亦可在報章上看到,為了「搵食」而犯法,不少商販似乎都認為是無可厚非的!
當我們的社會普遍認為為了「搵食」是毋須理會某些法例;毋須理會對其他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響;甚至毋須理會他人的人身安全,這樣的「搵食」文化是十分可悲,甚至可怕的。而一些團體為窮人和弱勢群體爭取權益的同時,不應該對這些行為抱持「過份寬容」的諒解。「貧賤不能移」是中國傳統的寶貴情操,這並非不切實際的高調,只是我們不少人愈來愈缺乏易地而處的「同理心」。
但願所有為了「搵食」而向未成年人士出售煙酒、色情報刊及光碟;為了多走一兩轉而衝紅燈、超速、未確定乘客安全坐穩或下車之前便急不及待加油開車的人士,停一停,想一想,若果對方是我們的年幼子女,高堂父母,我們希望別人能夠怎樣對待他們?「搵食」很多時都不是「大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