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的事工
 看如何在香港構建和諧社會


2213 期(2007 年 1 月 21 日)
◎ 文林 ◎ 鍾嘉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基督教傳統的教會觀中,教會是合一、聖潔、大公及使徒的信仰群體,信徒在主裡合而為一;有同一的信仰、身分、指望和使命,相信耶穌為救主,將祂的平安福音傳揚到世界每一角落,見證上帝的大愛,服侍社群、轉化生命及更新世界。無論是來自哪一個宗派,在主內都是弟兄姊妹;應該互相開放、對話、學習、挑戰及彼此相愛,在善意、信任、關懷及尊重中,求同存異地成為夥伴,一同去傳揚上主的大愛,結伴同行為社會帶來祝福。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就是本著這種精神,創立於一九一五年,是一個以堂會為成員的聯合組織。當年成立時只有倫敦會、公理會、聖公會、循道會、崇真會、浸信會、禮賢會七所教會,發展至今聯會已有基本會員堂三百一十間,附屬會員堂三間,分屬不同宗派和獨立堂會,信徒人數達二十多萬人。各會員堂不分宗派,不分大小,同享權利和義務。聯會並非香港教會的上層架構,除會章賦予對會員堂的約制規範外,聯會在行政上從不干預會員堂的內政。

  自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祖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中央政府貫徹執行香港基本法,使香港所有宗教團體均能依據以往政教分離政策,從事各項宗教活動,繼續辦理各項學校教育和社會服務事業。而且本港教會與國內教會亦確立在「互相尊重、互不隸屬、互不干涉」的原則上進行交流互訪,以致肯定香港基督教會獨立自主的地位。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也迎合了這新的發展機遇。在回歸後努力實踐本會宗旨,借著各種方式鼓勵信徒樹立信心、傳遞祝福、宣導互助、提供服務、促進社會和諧;在克服亞洲金融危機、戰勝非典型肺炎疫情中,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並為化解人們內心怨氣、增添社會共融氣氛作出積極的努力,見證了基督大愛的精神。

  早期香港基督教機構以教育、社會服務、醫療、出版的組織居多。但自七十年代以後,所開設的機構以關注社會各階層的需要為主。例如學生、青年、老年、婦女、工人、囚犯、吸毒者、賭徒、露宿者、殘障人士、專業人士、影視藝人、新移民、外傭、商人、政府紀律人員等,經費均由機構自行籌募,這些組織多稱為福音機構。雖然類別眾多,但確實發揮機構的貢獻,成為教會接觸社會的開路先鋒。我們意識到關懷社群是出於對上帝愛的經歷,也是上帝愛的延續。愛的意思是要行動起來,任何理由都不能成為拒絕幫助他人的藉口。

筆者(中)與其他宗教的與會代表在席上合照。

  在一九九九年,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召開了歷史性的「香港基督教福音事工會議」,聯同香港的基督教堂會、神學院、福音機構共商在踏入新紀元後的福音策略,在大會閉會時攜手發表了「香港基督教福音事工會議宣言」,立志在邁進二十一世紀時,秉承基督使命,努力傳揚福音,以榮神益人的精神共負香港市民的責任,為香港創建美好的明天,促進國家的進步和富強。

  由於近日社會的轉型和世界政局的變遷,使香港基督教信徒在生命上作出重大的反思,並且對當前環境作出生命的回應。當香港處於困局的環境中,在經濟低迷,失業人口上升之際,發起「教會關注失業行動」籌募失業基金,創造就業機會,幫助待業市民學習專業技能,以謀出路。在沙示疫症時期,各教會信徒出錢出力提供醫療預防教育和預防藥物的服務。尤其在醫院工作的教徒更獻上愛心和犧牲的服務。在各地發生災難之後,信徒隨即發起捐輸運動,並派出義工前往災區協助善後重建工作。

  面對香港家庭倫理問題日益嚴重,聯會特舉辦「基督教傑出長者選舉」以發揚敬老的美德、舉辦關懷青少年事工的訓練營、家庭婚姻及親子關係的專題講座,又每年舉行全港的培靈奮興大會,以提升信徒宗教生命的素質。聯會每年設立「神學獎學金」授予香港各神學院同學,作為培養青年為教職人員,提高宗教造詣以作鼓勵。

  「祝福就在今天」是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在慶祝九十週年會慶期間,向香港提出的一句令人心動的口號,並且透過一連串「祝福香港」活動,鼓勵市民齊心協力締造和諧的城市、為建設繁榮的香港祝福。

  這些年來,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按照「三互原則」,與內地基督教團體開展多方面的交流活動,增進了彼此之間的瞭解和友誼。特別是在內地貧困地區的教會及神學教育事工的推動、救災與扶貧等等,都促進了兩地教會及社會的和平與共融。

  事實上,基督教的教義是「和諧」、「和睦」、「和平」、「和好」的神學。如保羅所言:「你們從前遠離上帝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祂的血,已經得以親近了。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的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了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要將兩下,藉自已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上帝和好了。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因為我們兩下藉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到父面前,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的人了。」(弗二13-19)

  可見信徒生命的轉變是靠耶穌的寶血除去人心的罪,得以潔淨,就可與上帝互相和好。人與上帝的和諧,才是個人內心真正的和諧。基督教的和諧使命,是要人與人相愛,而基督的福音是主要的媒介。基督徒所關心的不應只是個人得救,也要包括家人、社會、國家、世界的得救,傳福音便成為普世信徒的責任和使命(太廿八19-20)。信徒是寓於家庭、寓於社會、寓於國家、寓於世界共同實踐傳揚和諧福音的工作,若能人人接受福音,則人人與上帝和諧,自然也能與他人和諧,共創和諧的社會、和諧的國家、和諧的世界。

  由於中央政府落實基本法,確保香港社會安定繁榮,港人治港,宗教事業得到保障。基督徒在自由、平等的法律制度下,不但確立信徒在世的國民身分,並且更能踐履天上國民的責任。在香港實際的環境中,推行教會的見證是我們長遠的使命,要看到上帝要我們在此建立祂的子民,而不是個別的堂會、宗派或個人;是要放下自己、倒空自己,有捨己忘我的精神,為著國家、為香港,承擔使命,促進社會心靈、精神的更新,使社會更加和諧及穩定。

  (按:本文為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主席鍾嘉樂牧師,應邀參與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國家宗教事務局於二○○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在北京舉行之「宗教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貢獻」第二次經驗交流會的講稿。)

本港基督教界代表(左起)聯會主席鍾嘉樂牧師、浸聯會會長陸幸泉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