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13 期(2007 年 1 月 21 日) ◎ 交流點 ◎ 龔立人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在靈恩運動下,有兩種經驗特別被高舉。第一,強調權能佈道能力的經驗。坦白說,權能佈道不需要要求學習者對神學和聖經有很深的認識,也不需要對社會分析有好的掌握,反而強調祈禱和禁食等等。在「非勢力和非權力,乃靠聖靈成事」的意識下,理性的分析變得次要,因為成績(得救人數)和擁有某種神契經驗才是最重要。又縱使學習者可能要上一些課程,但這些課程多屬於一種教義灌輸多於培養一份批判精神。第二,強調對上主敬拜讚美的經驗。他們所唱的詩歌並沒有很深究的神學,也難聽見他們對世界的責任和承擔。個人的感受和個人的信仰是詩歌主要的內容。例如,一首詩歌其中一句是「搖動你的手」。這反映甚麼的神學?然而,這些詩歌卻成為很多青年人所喜愛。從此看來,要談對信徒全面的培訓並不容易,因為信仰已嚴重傾斜。雖是如此,但卻無需過分悲觀,因為這可被視為鐘擺的過程。它是要回應昔日將信仰理性化,非感情化的傾向。再者,仍有一定的青年人喜愛思想,閱讀和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