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禮序


2212 期(2007 年 1 月 14 日)
◎ 羊圈守望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羊圈主人:

  請問崇拜期間傳奉獻袋來收奉獻,以及把奉獻箱放在禮堂外收取奉獻,兩種方法是否有不同意義?哪一種較接近聖經教導?

阿清 上


阿清讀者:

   崇拜是以敬畏上帝為主要目標的獨特聚會。其中每一環節的安排,都務求符合達成這目標。否則崇拜聚會也就失去崇拜的意義和作用了。因此,設計崇拜聚會內容的背後,往往有一套「崇拜神學」思維。總不能單憑感覺拉雜安排,填充時間;或是抄襲、覆製別處的某次「成功」聚會。

  在一次集體聚會中,敬畏上帝的具體外在表現,大致上可見於一些特定的舉動。例如:聽主召喚(表現於「宣召」程序),頌揚上帝(表現於「詩歌」程序),認罪悔改(表現於「求赦」程序),祈求交託(表現於「代禱」程序),感恩讚美(表現於「見證」程序),呈獻生命(表現於「奉獻」程序),聆聽主話(表現於「講道」程序),立志行道(表現於「回應」程序),接受差遣(表現於「祝福」程序),與主聯合(表現於「聖餐」程序),等。所有這些程序舉動,都旨在突顯上帝在信徒生命中的主宰地位。

  前述例子都是崇拜聚會的常見運作原理。至於切實的安排,卻沒有一種「唯一的、最好的」設計。例如這各項程序在崇拜聚會中的排列先後、和進行形式,並沒有劃一的款式。唯一最重要的法則,就是所有程序都必須指向「敬畏上帝」這不變的主要目標。

  就以你提及的「奉獻」為例。「獻金」本來就是「獻心」。這禮序的用意是在提醒並引導信徒,藉此學習並表達,以金錢表徵「將身心獻上,當作活祭」。有些教會安排這個項目在崇拜聚會的較前部分進行,意思是信徒需要帶著生命的禮物來朝見神。有些教會安排這個項目在崇拜聚會的「講道」之後進行,意思是信徒需要切實以生命回應神的訓誨。這正是不同「崇拜神學」的典型例子。

  即使採用「獻金袋」的教會,也必定設有「獻金箱」;以方便信徒按情況履行「呈獻生命」的敬畏上帝情操。這就是符合聖經的教導了。毋須為了各適其式的彈性安排而硬作優劣比評!

   小僕 區伯平 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雲彩見證】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

【讀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