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閱讀較硬性的屬靈書籍就是不膚淺?反而,我認為膚淺在於基督徒只看屬靈書籍,但對其他書籍沒有興趣。從近年書展的成功,我們不可能說年輕一代對閱讀沒有興趣,但這些青年不常在教會出現。此外,書展的成功與屬靈書籍的失落可能反映屬靈書籍的質素不高。我們不需為年輕人辯護,但缺乏自我批評就不可能改善。
為何策畫退修會和佈道會就等於主動和積極?反而,我認為只懂策劃這些千篇一律的活動才是被動,因為年輕人只重複既定動作,沒有創意。在教會以外,我認識的年輕人卻有無比創意,但這些年輕人不容易在教會找到。縱使有,他們的創意也被壓抑了。我們不需為年輕人辯護,但缺乏自我批評就不可能改善。
為何有穩固的聖經基礎就是對上帝的認識?反而,查經而沒有批判思維可以是思想灌輸,祈禱而沒有相關行動可以是死的信仰。當有青年人願意就WTO、設立最低工資等社會課題深入反省時,我們的信仰可以為他們提供甚麼資源還是我們只滿足於與現實疏離的聖經教導?我們不需為年輕人辯護,但缺乏自我批評就不可能改善。
除了奇異恩典這首金曲之外,我們還有其他選擇嗎?當批評現代詩歌太個人化時,傳統的詩歌何嘗又不是太屬靈化,以致世界的事與信仰沒有關係。我們有多少U2樂隊的歌曲,能接觸青年人,又能回應世界的歌曲。我們不需為年輕人辯護,但缺乏自我批評就不可能改善。
年輕人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我們不是要他們倣效我們的昔日,因為這只會侵蝕了他們。我們需要與他們一起去檢視傳統和創造一些新的可能。我們是否有這勇氣和遠象?
龔立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副教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天國透視鏡】
【大雀鳥小雀鳥】
【專題:聖詩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