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擺童叟上


2174 期(2006 年 4 月 23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專扶持弱勢社的社區組識協會昨與十名兒童於深水街頭舉辦『消除兒童貧窮簽名活動』,要求政府協助低收入學童,其間卻有途人『踩場』,喝斥這班新移民的兒童『返大陸』,更搶去團體的揚聲器,喊道:『不要叫我們香港納稅人供養你!』.......」《明報》20.3.2006

  社工安排只得十歲八歲大的小孩子上街請願,要求政府多撥資源協助低收入家庭的學童,惹來部分圍觀市民不滿,有市民強取社工手上的揚聲器發言,指罵這些孩子的父母只懂伸手取公援,有人甚至喝斥他們不如返大陸,在場的小孩子嚇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

  稚子無辜,竟被捲入特區社會的深層矛盾漩渦,份屬可憐。但近期一些社福組織動輒教唆和發動小孩子及老人家上街示威,起初只是做佈景板般坐在發言的社工後面以壯聲威,漸漸被推向前線如在攝錄機面前執紙皮,甚至出動七老八十的長者包圍政府人員汽車,橫臥馬路以身擋駕,童叟的行為愈演愈激,難保有一天要他們在鎂光燈面前搶飯吃、執垃圾,以至學韓農三步一叩拜。為民請命原是好事,但為求出位見報,把無辜童叟擺上,實為人所不齒。

  社工原被譽為北斗星,發光發熱,在黑暗中作弱勢社的指路明燈。社會工作的第一條守則是服務有需要的人,以人為本,以他們的尊嚴和利益為依歸。社會工作是一個helping profession,是助人而非煽動人,是傳揚愛而非鼓吹恨。正如醫護人員的守則是治病救危,他們固然可以為病人的緣故要求政府多撥資源擴充醫療服務,或儘量減收費用以協助低收入病人,但醫護人員萬萬不可以把病人推到街上請願。你看如果有一天,在醫管局大樓外面聚集幾百個坐在輪椅、嗅氧氣、吊鹽水的病人,推他們的卻是月入數萬至十數萬的護士醫生,這是一個何等偽善的場面!

  扶助弱勢社,本是天經地義。但今天許多原本為服事弱勢社而成立的社福組織、NGO之類已「異化」為社會專業利益集團,他們的總幹事已榮升行政總裁、公關部已升為資源拓展部。為「拓展」服務的「資源」,弱勢社早已成為他們的棋子、籌款的工具、宣傳的賣點。扶貧扶貧,說來好聽,但正如一位專研究社會政策的外國學者所說,扶貧最大的得益者往往是研究貧窮現象的機構,而真正的貧窮人呢,還是一貧如洗。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