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31 期(2005 年 6 月 26 日) ◎ 交流點 ◎ 蔡志森(明光社總幹事)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由於主流教會在爭取民主的運動之中並沒有積極參與,在一些重要的社會議題上便容易被邊緣化,在近期備受爭議的性傾向歧視立法問題,同志團體便採取了十分積極的部署,紛紛加入一些爭取民主和人權的聯盟,例如在「民間人權陣線」之中便得到廣泛的認同和支持。最近民陣更計畫在今年七一遊行時,讓同志團體站在遊行隊伍的最前列,雖然民陣強調大會的訴求仍然是爭取普選和反對官商勾結,但無論其主觀意願如何,同志團體的訴求都會成為新聞界另一個採訪焦點,亦會容易給人一種印象,參與遊行的人都是支持(最少是不反對)同志團體的訴求。當同志團體的橫額、標語和旗幟緊隨大會的橫額之後,使極具爭議的性傾向歧視立法問題,成為了遊行的第三個主題,間接效果形同騎劫了遊行。
由於教會群體和不少關心社會的弟兄姊妹,在過往爭取民主人權的活動中,多是「散件」式參與,難免給人不積極的印象,相反,同志團體的人數雖少,卻高調行動,滲透力強,他們十分成功地將同性戀者塑造成弱勢群體;將反對等同歧視;將同志團體的訴求魚目混珠地滲入一般的民主和人權訴求之中,贏取了泛民主派和各人權團體的支持。
若果教會群體對本港的民主人權問題繼續愛理不理,掉以輕心,恐怕被進一步邊緣化乃十分自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