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甚艱難,要成為今日子女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就更艱難。一項調查發現,近半青少年認為自己的父母具有節儉的美德......除節儉外,四成二人認為父母樂觀;四成則認為父母仁慈。但有不少人期望自己的父母更加樂觀及仁慈......」 《蘋果日報》23.5.2005
屯門一個七歲大的女童,凌晨時分被發現在一間士多門外蓆地而睡,善心的老闆送她回家,可惜她家裡雖然燈火通明,卻是沒有人,街坊說這個女童的父母經常不在家,有時連續幾日「玩失蹤」,獨留稚女一個人在家。
世上果有不是的父母。路加福音十一章記載耶穌「主禱文」的教導,之後耶穌提到世上的父母「雖然不好」,但尚且懂得拿好東西給自己的兒女,借此來說明天父一定將最好的賜給祂的兒女。耶穌所說世上父母「你們雖然不好」,英文的意思更加強烈,是"though you are evil",嚴格來說應譯作「你們雖然敗壞」。耶穌說的不錯,完全沒有誇張,世上真的有敗壞而邪惡的父母,並且多的是。
但耶穌又補充說,世上的父母雖然敗壞,仍懂得拿好東西(good gifts)來給他的兒女。言下之意是父母仍然良心未泯,他不會在兒女求餅時反給他石頭,求魚時反給他蛇,求雞蛋的反給他蠍子。
但父母真的知道兒女求的是甚麼呢?父母心目中的「好東西」,又是否等如兒女所想的「好東西」麼?最近一項調查顯示,香港的青少年,心目中對父母其實是有訴求的。他們認為父母應該具備以下五項美德,依次為節儉、樂觀、仁慈、忍耐和誠實。
香港的父母常誤會兒女只懂得物質上的苛索,於是盡可能地滿足他們這方面的要求。許多父母一味以手提電話、電腦遊戲機,甚至東京或羅省的迪士尼樂園門券作為「壟絡」兒女的手段。父母太忙了,回家太晚或已心力交瘁,自覺虧欠而作出的「賄賂」全是物質性的,根本不知道兒女所願想的其實不是那麼世俗。兒女心目中的好父母,原來不是一個大金礦,或是只會生金蛋的金鵝,而是能夠懂得和他們相處,在生活行為上有好品德的人。
父母不是聖人,甚至看時有點敗壞,比凡人更差一點,但不要緊,最重要的不是把自己提升至超凡入聖,而是好好珍惜和兒女共處的時光,做個節儉、樂觀、仁慈、忍耐和誠實的人。兒女有這樣的父母,會終身的感激你。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
【專題:從夏令會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