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新一代


2120 期(2005 年 4 月 10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全球抑鬱症數字不斷上升,本港調查發現,本地抑鬱症患者已由長者和產婦,蔓延至青年及壯年人。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一項調查發現,本港約有兩成人口患有抑鬱症,近半數病情嚴重,當中七成半人年僅二十至四十九歲。」

  《明報》29.3.2005

  報章頭版大字標題:「九十萬港人年耗百億進修」,香港人響應特區政府「自強不息,終身學習」的呼籲,果然一擲千金。但同一份報章同日內頁標題卻是另一番景致:「七十萬港人患嚴重抑鬱症」。仔細比較有關調查的人口譜圖,對象竟大致相同,原來日以繼夜不停進修的人士大多數又是抑鬱症患者,香港人為求自我增值付出的代價可謂不菲。

  以前聽到「抑鬱」兩個字,只會聯想到「產後抑鬱」或者「老人抑鬱」,甚少想到青壯年人士。但最新的調查顯示,香港患抑鬱症的人數不但愈來愈多,而且患者的年歲亦愈見年輕化。在七十萬嚴重患者之中,四十至四十九歲的比例最大,佔百分之二十九點七;其次為二十至三十九歲和二十至二十九歲,分別佔百分之二十六點三和百分之二十二點七;反而較年長的組別如五十至五十九歲的,僅佔百分之十四點九。青壯年原本是人生中的黃金歲月,朝氣勃勃如鷹展翅,香港的中青年人更是忙於搏殺進修增值。但不知是否壓力過大,反而不幸患上抑鬱症,正是有苦自己知,其難堪處不足為外人道。

  香港中青年「抑鬱化」,皆因他們「壓抑」太多導致「憂鬱」。人本有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這幾年間香港中青年在「經濟轉型」、「知識轉型」的衝擊下已忙得團團轉,對政局時局無力兼顧,特首下台上台,任期是二是五,已感意興闌珊。內心之七情,已慣被壓抑得如一池死水,泛不起一個半個漣漪。而對就業前景之徬惶,對子女學業前途之憂慮,則如七起八落之吊桶在空中搖搖欲墜,沒有半點把握。

  社會出現如此廣泛和嚴重的抑鬱症,反映出整個社會也有極嚴重的問題。社會脫了軌,人心也隨之脫軌,沒有落。政制、經濟、教育、醫療,說得出來的都問題叢生。面對如此困局,人心也是「愁緒滿懷無處」,抑鬱症是我們付出的必要代價。

  惟寄望夜盡天明,除當政者仁心仁術,改善施政;自己也要打開心靈的一扇天窗,拒絕與社會同流,進修自己所真正需要的學問而不單只付社會之賬單,才是抗抑鬱之良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