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拜動物為師》一書中,好多次提到動物死亡的故事,其中旅鼠四年一次的死亡之旅與鯨冒死救同伴最引人思考。
動物學家發現,旅鼠的繁殖每年遞增,只消短短幾年,數字便以驚人速度增長,因此帶來居住環境擠迫和食物缺乏的壓力。在牠們尋找生存空間的時候,就走上大規模投奔怒海的死亡之旅。諷刺的是,本是為求生,卻成了自尋死路。
於是,我想起了人類,二次大戰後,我們其實也在不知不覺間走上旅鼠的路程。我們為了改善生活,拚命耗用地球的能源,努力製造環境污染,結果引致全球變暖。此外,還有愛滋病蔓延,還有一浪接一浪的疫潮:沙士、禽流感、變種流感,每一種都帶來大量的死亡和滅絕地球的危機。
另一方面,鯨的求死卻叫貪生怕死之輩汗顏。當同伴遇到危難,鯨會捨命冒死相救,因此,常常有鯨會因為不肯離棄受傷同伴而遭人類捕殺。這種為朋友棄掉生命的俠義行為,叫我想起聖經說的「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
動物學家更發現,鯨很懂得享受生活。牠們每天只用十分一時間覓食,然後便悠閒地在海中或唱歌、或嬉戲、或調情。鯨真有智慧,牠們懂得享受生活情趣的同時,又具備捨生取義的高尚情操,能夠在情趣與情操間保持平衡,實在叫忙得昏天黑地、六親不認的人好好反省:人,到底應該追求怎樣的生活?
若從旅鼠之死得教訓,我們就會愛惜賴以生存的地球,而不濫用資源;若能學效鯨的捨生取義,我們就會好好地安排生活的優先序,過有尊嚴有意義的人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
【徵文比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