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灣不拆的積極意義


2104 期(2004 年 12 月 19 日)
◎ 時事透析 ◎ 李炳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本來為了紅灣半島事件已寫好了一篇評論的文章,題目為:「紅灣半島的愚與貪」,但由於最近發展商表示為了避免引起更多不必要的爭拗,也為了社會的和諧,突然宣佈不再拆卸紅灣半島,所以我那篇評論也要臨時抽起,立刻改寫另一篇回應的文章。

  筆者曾強調紅灣半島的拆卸是發展商唯利是圖,金錢掛帥的一個最明顯的實例,整個事件先是政府當局的愚昧,後是發展商的貪婪,繼而妄顧市民的不滿,輕視環保的原則,極度浪費大量資源,暴殄天物地把幾幢蔟新的大廈拆卸。歸根究底這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出了問題。我們輕視了人的價值、道德的價值、環保的價值甚至信仰的價值等。從紅灣半島的拆卸使我們聯想到更嚴重的問題,並且強調教會在這方面應有一定的責任。

  現在既然發展商為了息事寧人,順應民意,決定不拆卸紅灣半島,如果繼續評論拆卸問題,似是明日黃花,不過社會的價值觀仍需我們關注,意識形態也需予以改善。

  從今次事件以至改變決定,不再拆卸也使我們看見幾項積極的意義。

  一、民意被尊重。有錢人話事也不再是必然的事。群眾的力量不再被低估,發展商在強大的民意壓力下改變初衷,這反映出香港的公民社會日益壯大,有人擔心這件事會引起不良先例,衝擊了營商自由,投資者信心將受影響。但個人認為只要民意的表達不被濫用,這是民主和多元社會應有的表現和必經之途。

  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發展商似乎吃了眼前虧,賺少了數十億,但換來了市民的信任、社會的和諧和將來發展的商機,其實也是值得的,金錢並非代表一切,放下個人利益,多關心大多數貧弱市民的需要,這才是一個健康社會的表現。

  三、汲取教訓。有人說這次事件政府是大輸家。其實我們不應以得失論成敗。但願我們都在這事上汲取教訓,不斷更新改變,共同建造和諧幸福的社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