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和置業是香港人的頭等大事,因為兩者都涉及重要和長線的投資,一旦有差池,不容易補救。當然,事業和居所並不是有工做有瓦遮頭這麼簡單。就業和置業還有不斷向前望的引力,事業上與居住環境都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期望。事業步步高升,居所愈搬愈豪是成功的表徵,是生命意義的指標。
二十世紀下半的五十年,香港經濟的急速增長令源於數千年農業社會的價值觀如安分守己、敬業樂業顯得落伍。醒目叻仔要不斷跳槽轉工,每次的待遇都會提升。居住環境不斷換樓,愈換愈豪。安居樂業,未搬過屋、未轉過工是沒出息的表現。這種心態十分普遍,一次我聽見一位約十年牧齡的牧者對另一位牧者說:「這麼多年你還蹲在那所小禮拜堂?」言下之意,對方的仕途停滯不前,連教牧界也免不了有晉升的壓力。這種不安分守己、不斷求上進的心態是推動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適切香港社會的需要。
現今經濟不景,就業和房地產都困難重重,事業與物業的前景都令人擔心。於是安居樂業的傳統農業社會智慧又再被重視,但今日已經不能回歸農業社會。全球經濟一體化令就業的模式和地點都急速轉變,轉工,甚至轉行都會在一生中發生多次,工作的地點也不會固定。所以,在何地居住都可能不由個人可以自主,枉論定居。
希伯來民族原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信徒在世為客旅、寄居者。這提醒我們,安居樂業不一定是我們生命首要的宗旨。當先求祂的國和義,其他一切都會加給我們。(太六33)信仰原本的功能要幫助信徒分辨生命中價值的優次,面臨逆境,身處危機是逼使我們重新思考生命中的重與輕,到底甚麼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江大惠(中文大學崇基神學組講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