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自娛!


2056 期(2004 年 1 月 18 日)
◎ 羊圈守望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羊圈主人,你好!

  我覺得很多教會的年度計畫都是很因循,都只是為一些節日、假期填滿年年復年年的培靈會、佈道會、退修會、大旅行之類的活動 ,好像世界發生甚麼事都與我們無關係,像突如其來的沙士,就只有暫停聚會和活動,沒甚麼好做。

  今年立法會選舉現在已在社會談到熱哄哄,雖然教會多了講社關,但似乎沒有把握這機會令會眾更關心社會。我覺得我們講作鹽作光是得個「講」字。

讀者 悶弟兄上


悶讀者:

  其實例常的事通常都是重要的事;正因為事務重要才會變成例常。例常是重複,作用正是避免事務被忘記。因此教會年曆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發揮著警醒敬畏的功能。

  但是例常會變成刻板、麻木,甚至會變成無意識的慣性。欠缺按時的教導或檢討,例常更會變成三不像般的玩意。此所以中秋節變成「玩火節」,端午節變成「玩水節」;有誰還記起原本的甚麼民族國家大義。

  教會是社會的一部分,必須應世,貼近時代脈搏,呼吸時代氣息。但是某些例常事務究竟算得是抱殘守缺 、抑或仍是優良傳統,卻不能輕率判斷。因為事務的取捨、影響整個群體的信仰習性;這不單關乎領袖的見識與性 情,也影響到堂會的定位與策略。況且在傳統慣例中,也可以注入新精神,賦予新意義。

  在這人心起哄急變之間、堂會在進退之間究竟算是穩中求進、還是頑固思舊?在泛政治氣候之下、堂會的決策究竟是積極回應社會時勢、還是不外被牽著鼻子走?也常是觀點與角度的一線之差。

  教會是社會的一部分,這一部分的角色取向卻有很多選擇。就參與社會事務而言,走在前線抑或作後方支援?直接以堂會名義參與、抑或間接地只給予會友教導和指引?這中間是有很多層次的,各堂會須按本身條件和取向來定位;並沒有一個「唯一正確」的抉擇。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性 向和條件,要求全體有劃一表現既屬強求,也抹殺了多元互補的智慧。各堂會的取向定位也是一樣。

  心繫宣教的人永遠覺得教會太內向,醉心聖樂的人永遠覺得教會太多講道;強調基教的人永遠覺得教會欠缺 全面培育系統;熱愛祈禱的人永遠覺得教會只懂開會;關心社會的人永遠覺得教會只懂「講耶穌」。一間堂會根本不可能辦齊所有事務,如果你的性 向和取向跟堂會不一樣,並不希奇,卻也無需苦惱甚至怨忿。不如跟堂會領袖多互相了解,互相勵勉;也可以參與堂外的相關活動 。

主僕   

  區伯平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影音視像】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