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王見秋解僱余仲賢只是一宗普通的勞資糾紛。為何這事愈弄愈大,而最後導致王見秋自動請辭?是否推波助瀾者有不可告人的祕密?從此觀點來看,真正的受害者是王見秋,而不是余仲賢。然而,持這觀點者忽略了這事是在平等機會委員會(以下簡稱平機會)裡發生。意即,若類似事件在其他機構中發生,公眾並不會如此關注,但在推廣平等機會意識的平機會內發生時,就有另一番意義。
說回來,平機會代表反對歧視,並高舉每個人應享有平等機會。雖然目前平機會只集中處理性別歧視、對殘障者歧視等等,但平機會本身的運作應充分反映它對平等機會的肯定和實踐。意即,縱使當下還沒有就某些歧視事件立法,但平機會對自己的要求要比法例的範圍更要廣和更深。否則,它如何可以向公眾推廣平等機會意識。因此,問題不只是王見秋是否有權解僱余仲賢,更是王見秋是否讓余仲賢有自辯的機會。後者的要求可能已超出一般僱傭條例的要求,但對平機會來說,這要求是合理,因為這更能反映它對平等機會的信念和支持。然而,令人失望,就是王見秋和大力支持他的鄔維庸並沒有這意識,反而不斷肯定自己是政治的犧牲者。當政治下的犧牲者成為王見秋的意識時,他變得瘋狂,以致向傳媒發放平機會的機密文件為自己辯護。他的請辭不是因他被人遺棄,而是因他一錯再錯。
執筆之際,鄔維庸說,「決不會向惡勢力低頭,決不會辭職(平機會委員)。」他更補充說,假如特首「炒」他,是政府的損失。對於這番言論,不知董建華有何感受。坦白說,鄔維庸走還是不走已沒有特別意義,因為沒有人可能會相信他。
或許,王見秋事件向我們說明,公職人員的道德操守要比雪更白、也要有維護真理的精神和勇氣。坦白說,基督徒也不易達標,但求上主加給我們信心與勇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環保.資訊】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