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主後354~430)是一位思想家、作家及神學家,他對中世紀西方教會影響很大,在三一神論、救恩論及聖禮等等的課題上影響至深,David F. Wright稱大貴格利(Gregory the Great)、安波羅修(Ambrose)、耶柔米(Jerome)及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是西方教會四位最偉大的神學家,對基督教的神學思想發展有深遠的影響,馬丁路得從奧氏對恩典及人觀的見解得著啟迪,加爾文受益於奧氏的預定論;Alister E. McGrath提出奧氏主要的貢獻是將神學發展成為學術科目及為了反駁當時流行的異端,點出基督教信仰的重心。他著作甚豐,就如《上帝之城》(City of God)、《人性與恩典》(On Nature and Grace)、《三位一體論》(The Trinity),其中《懺悔錄》(Confessions)是奧氏對神的自白,從中看見一代神學家怎樣建立與神的關係。他的禱告生活對後世信徒的屬靈操練,甚有啟迪;雅各候士庭博士(Dr. James Houston)形容奧古斯丁是禱告的大師。因此我們從他的生平及他的巨著《懺悔錄》中 ,思想基督徒與神相交的操練。
禱告~記憶的重整
奧古斯丁常透過回顧過去,成為他更新追求的途徑,Yoshichika Miyatani 在The Meaning of Memorial in the Confessions of St. Augustine指出奧古斯丁是透過回想寫成《懺悔錄》,奧古斯丁約在四十三歲時完成《懺悔錄》的著作,是在他領洗後約十一年的時間。在書中他不斷檢討過往的歲月,並且以此與神溝通,就如卷一中他回憶他童年的情況,他現在發現那時成績斐然的學習是神的恩典。如他說:「現在我要回憶我從前的種種罪惡,特別是我情慾的狂瀾。我回憶,並不為了我愛這些東西;可是,我的神,只為了要愛你。我在哀傷的回憶中,重溫惡夢,為飽嘗你的甘飴。真實的,幸福的,堅固的溫柔,你把破碎的我,收納在你的懷中。我離開了惟一的你,沈淪在萬緒千頭的紛擾中。」(《懺悔錄》卷二第一章),他回想從前為要在神面前從「信主之後的我」看「過去的我」,發現人的軟弱及神的無限的愛。
奧氏更詳細描寫記憶的能力種類及特點,在《懺悔錄》卷十中形容記憶的內容可分為:
(1)懷舊的記憶:童年回憶、成長中的經歷。
(2)情思的記憶:喜樂、懼怕、憂苦、哀傷的感受。
(3)靈性的記憶:信仰追尋的歷程。
(4)忘記的記憶:雖然事情已忘記,那種印象及感受卻仍在影響我們,就如童年往事,雖然忘記,但卻已成為我們性格的一部分。惟有在神的光照中,反省過去,與神及人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當我們細讀聖經,也會發現有不少的經文提醒我們透過回想操練我們的屬靈生命,在神面前處理「過去的我」,就如:
(1)回想神在古時奇妙作為,從而堅定對神的信心。(詩七十七;八十八;九十八)
(2)回想神的創造,因而依靠及順服這位創造主。 (詩十九;九十)
(3)回想神的恩典,從而感恩,重新得力,面對現實。(詩一○三)
(4)回想我們跌倒之處,從而靈命更新。(啟二5)
還有其他經文提醒我們要回想生活上不同層面的經歷,以致更認識創造者,並存敬畏的心為祂而活。人每天也輸入不少記憶,屬靈的操練其中一方面就是如奧氏一樣,在神的面光中整理這些影象,重新為「過去的我」定位,無論是快樂的回憶、傷痕纍纍的經歷或軟弱犯罪的悔疚,也從神的角度詮釋這些經歷,更深經歷神,就如有一些人,童年時面對許多挫折及拒絕,形成長大後待人接物的障礙,處理壓力時感到困難;奧氏就是將過往的一切成敗,都擺在這位時間的創造者面前,讓祂為自己定位,這就是其中一方面的禱告操練;人生一世,總有一些不快的回憶,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需要一些空間,讓我們靜思過去,為要避免過往的錯誤,更成熟地活出主的香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環保.資訊】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