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倫理方法論


2002 期(2003 年 1 月 5 日)
◎ 神學縱橫 ◎ 郭鴻標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近年香港華人教會出現不少關於職場信徒的活動。有教會安排見證分享會,邀請各個行業的基督徒分享信主的經歷,同時亦分享在工作崗位中如何面對挑戰和衝擊。有神學院舉辦職場倫理課程,邀請神學院老師從聖經、神學的角度分析,並由不同專業信徒作處境的分析、舉出實例,藉此激發信徒在職場中更認真持守基督信仰。有機構舉辦聚會,反思基督徒職場倫理是否黑白分明,若果現實生活出現灰色地帶,究竟基督徒如何作抉擇。

  筆者認為職場神學的建立需要在職場倫理方法論上作探討。很多弟兄姊妹認為基督徒倫理判斷不應該單以抽象概念、規律原則作決定,而應該兼顧處境的複雜性與多元性。有弟兄姊妹批評教會的教導過於「由上而下」(top-down),教牧同工對現實職場的挑戰和掙扎並不了解,卻太快下結論;另一方面,有些弟兄姊妹卻認為著重處境的變數會導致倫理判斷變得相對化,是非對錯變得模糊。以倫理學的語言表達,就是在「規則進路」(rule-approach)與「處境進路」(situation-approach)兩者之間,尋找一種結合。

  綜觀近年出版關於職場信徒的中文書籍,優點在於由在商界工作多年的信徒現身說法,分享真實經驗;此外,書中有相當充足的個案讓讀者反思。這等書籍可說是上佳的主日學教材。不過,從倫理學的角度分析,這些著作在方法論方面仍有所欠缺。例如希爾著的《商界高手~基督徒商業倫理縱橫》(香港:宣道出版社,二○○一年)一書,放棄道德規律和原則的進路,注重處境卻避免陷入道德相對的局面,轉而從上帝的性情(character),以聖潔、公義、慈愛三足鼎立的方法,作為衡量行為是否與神的性情一致,作為倫理判斷。這種進路確實有其洞見,以神的性情為中心,一方面是建基於上帝,另一方面著重點不在一些抽象的形而上概念,如全知、全善、全能,而卻是與品格有關的性情。這種品格的屬性指向人的品格建立,與近年流行的「德行倫理」(Virtue Ethics)的思想接近。可是希爾的著作沒有清楚交代如何將上帝的聖潔、公義、慈愛具體地作倫理判斷,究竟在判斷一個行為是否合乎道德的時候,上帝聖潔、公義、慈愛所佔的比例如何呢?是否在每個獨特處境中,那個百分比都不會改變,還是因時制宜作出調節呢?

  回應以上帝品格中聖潔、公義、慈愛的進路作倫理判斷,筆者覺得仍然未能將理論骨架確立。與此同時,著重品格建立的倫理學不單將注意力局限於個別行為的對錯,而著重整個人的品格建立,與神的關係。因此,我們需要的不單是一種一般的倫理方法論,而是能夠結合靈命建立的倫理判斷方法。換句話說,職場倫理並非獨立存在的學科,而是緊密地與靈修學結合的學問。當我們將職場倫理擴而充之,就會觸及一個完整的職場神學的思想格局,這方面實在有待開發。很多時候倫理學的討論都集中於個別課題的鑽研,例如安樂死、同性戀、賭博......,並陳明利弊和賦以聖經經文佐證。可是我們需要尋找處理不同倫理課題背後所共有的方法,建構一種較一致的方法論。筆者認為德行倫理與靈命建立之間的關係有待澄清,以致從上帝品格中聖潔、公義、慈愛等作倫理判斷的進路,能夠更有效地作為職場倫理的方法論。

  在羅秉祥所著的《黑白分別~基督教倫理縱橫談》(香港:宣道出版社,一九九二年,頁二三○-二四○)中,提出聖經、教會傳統、思維、切身感受四者作為基督教倫理學依據。筆者認為這建議與衛斯理四大支柱(Wesley Quadrilateral)相似,以聖經、傳統、理性、經驗作為神學詮釋架構。順著這四重架構,我們需要建立一種詮釋的原則。套用在倫理學上,我們需要確立一種倫理思考及詮釋架構,幫助我們既忠於聖經、參考歷代教會傳統,運用理性對處境引發的經驗作整體的檢視。筆者認為目前職場倫理學有不少個案式、處境式的討論,提示我們對時代的掙扎敏感,不過我們不單需要各種開創性的嘗試,例如從上帝的性情作倫理判斷的根據,同時需要反省這些實驗在方法論上是否站得住腳。我們應該鼓勵各種富有創意的神學思考,同時需要批判的反思,讓我們不單滿足於表面化的理論,而是建立更堅固結實的理論基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專題專訪】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年代】

【開卷有益】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妹頭記事簿】

【余Sir信箱】

【有夢人生】

【交流點】

【生命道場】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

【Q版校園】

【漫畫Te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