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辦學的理念


1984 期(2002 年 9 月 1 日)
◎ 教會之聲 ◎ 梁林開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按照教統會出版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書》提到改革的背景,隨著世界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急劇變化,香港也不例外,無論是經濟轉型所帶來的衝擊;科技迅速發展,影響生活每一個層面;社會階層結構的變化,帶來貧富懸殊的問題愈來愈惡化;甚至人的思想、生活都起了新的變化;尤其在教育方面,政府當局自一九九八年,大力推動教育制度的改革,經過多個階段的諮詢,訂立了香港廿一世紀教育目標,是培育學生「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

  在過去和現在,本港教會一直以辦學為教會的使命、見證、生命的一部分,是教會對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教會是這社會的一分子。近年來,聽到部分學校招生欠理想、多間幼稚園結業,是因為經濟不景?是人口出生率降低?還是本身有其他的問題?因此,在面對香港教育制度改革的今天,教會辦學團體應再思辦學的目標,及對教會辦學的理念作出反省。

  按照本人的淺見,教會辦學的理念如下:

  一、一般來說,教育就是傳授知識,但是真正的傳授,不應是填鴨式的灌輸,將他人的思想來加重學生記憶力之負荷,而是啟發式引導,因為「教育」一詞,在拉丁文有「引出來」就是啟迪之意。所以成功的教育,是使學生能愉快地學習,有獨立思考、自學的能力,發展至終身學習的態度,對事物敢於批判、創新。教會辦學更是以基督精神,協助學生追求真、善、美,達至豐盛的人生。

  二、箴言三章七節:「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真正的教育是全人教育。德、智、體、群、美五育,德育居首。我十分贊同一位校長在一研討會上如此說:「一間程度較差的學校,若多年無法提升學生學業成績,倒不如加強德育方面的培育。」今天社會注重才智第一,道德不再受重視,以致整個社會道德淪喪。其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學生接受教育,「為的是學做人」。而基督教的教育更是使人因基督的救贖,成為「新造的人」(林後五17)所以,學校應培養學生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有健全的品格,高尚的道德操守,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耶穌說:「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可十45)這不單是主耶穌的宣告,也是要跟隨祂的人以祂為榜樣。今天的社會十分現實,連學校也過分強調所謂「成功」的意識,以致讀書是為成績,會考合格,考入大學是天之驕子,將來做醫生、律師、銀行家、作高官、受高薪是成功,而忽略了接受教育最終的目的,並不單只是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因此,教會辦學的目的不是培養一批所謂成功的人物,而是一群認識生命意義的人,他們明白生命不在乎物質生活的富裕,而是生命的素質,願意獻出愛心,樂於助人,「人生以服務為目的」。

  一方面,教會辦學是為香港社會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培育下一代。但是另一方面,教會最大的使命乃是傳揚福音。兩者是沒有衝突的。因此教會辦學的理念,應該是「傳福音」和「教育」兩者並重。同時更應該透過不斷的改進課程、提升教育素質的追求,增添完善學習設施配套,加強同工們、包括校長、教職員、家長和學生們彼此的合作,上下一心,互相砥礪,達到更完美的境界。因為我們相信,最有效的教育乃是以生命燃點生命。因此教會辦學除了提供最優質的教育服務外,正如一位曾任校長的退休牧師如此說:「我們是為基督的緣故而教育下一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影音視評】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