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之子」繫獄香江


1984 期(2002 年 9 月 1 日)
◎ 教會圖說 ◎ 浩然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澳門歷史文物關注協會於本年七月二十四日,在澳門新口岸為「鄭觀應紀念銅像」舉行揭幕儀式,在銅像旁邊立有一塊〈澳門之子鄭觀應〉的讚辭,有謂:

  「鄉賢鄭觀應(一八四二-一九二一),本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又號杞憂生,別號待鶴山人,乃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實業家、教育家、文學家、慈善家。

  鄭氏世居澳門,自幼受歐風薰陶,「究心政治、實業之學」,平生經驗鑄為不朽名言:「欲攘外,亟須自強;欲自強,必先致富;敢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講求學校,速立憲法、遵重道德、改良政治。」其於澳門鄭家大屋撰寫《盛世危言》堪稱中國近代社會極具震撼力與影響力之巨著;甫問世即啟愓光緒皇帝,更喚醒千百萬仁人志士,深深影響數代偉人,如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毛澤東等,於中國近代史留下光輝一頁......」

  在讚辭提及鄭觀應「究心政治、實業之學」,很顯然就是他在上海英華書院隨傅蘭雅學習所得,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一書所提出種種的理論和主張,往往是基督教士的引介。鄭觀應在上海和香港先後和傅蘭雅、李提摩太、王韜、容閎、何啟、孫中山等基督教人都有接觸,他們的出版著作多為鄭觀應所讀。特別表達鄭觀應思想的《盛世危言》,自一八九四年問世之後,多達二十幾個版本,而且不少版本均有增訂和修訂,其中李提摩太、花之安、王韜、何啟的言論多有附載,由此可見鄭觀應的思想深受基督教人的影響。

  說到鄭觀應在澳門撰寫《盛世危言》的背景,是與他曾在香港坐牢有關,因為他在一八八四年接受粵督張樹聲委派到南洋考察各地政情,翌年一月經香港被捕坐牢。這因為鄭觀應於一八七三年至一八八一年間作上海太古公司的買辦,離職時為下任買辦楊桂軒作擔保,由於楊桂軒虧空十萬,致連累擔保人鄭觀應賠款,在港收控監,及至五月放監返回澳門,過了多年養晦韜光的日子,專心撰寫《盛世危言》,而事實上,禮賢會花之安牧師(Rev. Ernest Faber)於一八八四年在香港出版了《自西徂東》一書,鄭觀應思想多得啟發,尤其對教育重視的主張。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影音視評】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