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對學業成績優劣看法各異
 專家建議增溝通勿事事靠估


1936 期(2001 年 9 月 30 日)
◎ 文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子女的學業是最令父母憂心的事~四出頻撲為子女購買課本、花時間排隊領取入學申請表,甚至下班後還要充當孩子的補習老師......然而子女未必明白這一番苦心,有調查指出這份「關懷」往往令兩代關係更差。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專業助理郭毅權博士表示,這種「誤解」尤以兩者對學業成績的滿意度一項上更為顯著。「你以為我滿意,我其實不是那麼滿意;而我以為你不滿意,但你其實卻是滿意的。」郭博士指出,問題往往緣於上述情況。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剛公布在上一學年進行的「家庭成員對學業成績的看法」研究,發現親子之間對學業成績的看法,經常出現了不少誤解。例如當父母認為他們已經有關心子女學業成績的同時,其實子女無論在成績好或差的時候,都未必感覺到父母的關懷。

  受訪的二百二十名中一至中七的學生當中,有近四成表示當成績表現好時,其父親沒有任何表示,而約兩成則覺得母親沒有表示;但即使成績差時,亦有百分之二十七點一的子女覺得其父親沒有表示,而百分之十七點八則覺得母親沒有表示。

  但是作為父母的,對於子女這種感覺似乎不大察覺,這種差異往往使兩者釀成誤解。在受訪學生的一百八十五名家長當中,只有百分之七點七的父親認為自己在子女成績表現好的時候,覺得自己沒有作出表示,而母親則只有百分之五點一;而當子女成績表現較差時,覺得自己沒有表示的父親只有百分之三點八,而母親則只有百分之七點二。

  相反,在父母的角度來看,當子女成績差時,有接近六成的父母都表示會以說話鼓勵子女繼續努力。但這態度卻又是子女感覺不到的,分別有三十七點九及四十一點八的受訪者,覺得自己的父親或母親會用說話責罰,平均有兩成的父母是沒有任何表示。

  郭毅權博士表示,現代的父母在面對子女學業成績時,似乎都能夠用一個較為理性、接納和「文明」的處理方法。例如子女成績好時,父母都會用說話讚賞,而不是單靠物質的獎勵。相反,當他們成績差時,父母會用說話鼓勵,而不只是獨步單方的責罵甚至體罰。然而,郭博士認為,父母與子女間的差異,問題是出於上述這些「誤解」。

  而這情況反映了子女和父母之間的溝通,是有需要加強的,以免事事「靠估」,因而造成「誤解」。他認為,從近日家長四出為子女購買課本的現象來看,家長對子女的學業其實是十分關心的。但郭博士強調,「聽得到」和「感覺到」的關懷,對子女的學業肯定較「聽不到」的關懷更有幫助。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非凡聖誕】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