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賭徒對家庭造成深遠影響
 社會應靈巧地予改過自新機會


1932 期(2001 年 9 月 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項有關賭癮影響的調查指出,沈迷賭博活動的賭徒不單影響個人的生活,同樣對家人亦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而「小賭怡情」的觀念正是導致賭徒步上不歸路的觸發點。

  當政府正進行公開諮詢,引起各界人士關注之際,有調查指出賭博帶來的家庭問題有增加的趨勢,當中不單影響到個人生活,更會牽涉到其家人及同事。究竟賭博對家庭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根據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最近公布的調查,結果共研究了五十名求助個案的資料;個案中有九成屬於男性,而平均年齡為三十六點一四歲,最年輕的是十六歲,年紀最大的有六十歲。六成案主已婚,但也有百分之六點八已離婚。他們平均有兩至三名子女,最多則有五名子女。超過七成案主在業,但失業的人數也不少,佔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一點七。參與賭博活動平均有九點五年。

  設有輔導及家庭生活教育服務的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從工作經驗中發現,有不少有關賭癮問題的個案。該處相信賭癮問題並非單單牽涉所謂「病態賭徒」,且同時涉及他們的日常生活、財政狀況、家庭關係和社交生活。

  負責是項調查研究的郭毅權博士表示,是次研究目的是要了解求助個案的賭博模式,探討賭癮對個人在生活、財政、社交、家庭和工作等方面的影響。郭博士指出,根據該處和工業福音團契的五十宗個案研究顯示,求助個案平均欠債六十四萬,最多的更達三百五十萬。賭博除了影響他們的工作、經濟和生活外,還令他們的配偶在精神和健康上受到困擾,而三成更導致婚姻破裂。

  該處臨床心理學家朱麗嬋表示,賭博容易令賭徒產生興奮的感覺和強烈的慾望,造成「不賭不快」的上癮局面。朱女士亦表示賭徒對賭博容易存有偏激的想法,並對自己的行為合理化。他們往往說服自己「有賭未為輸」,輸錢時告訴自己仍有再嬴的機會,且容易將輸的原因歸咎於外在環境因素。反之,他們賺到了錢時卻認為是自己可以控制的緣故。朱女士建議社會人士切勿存有「小賭怡情」的觀念,以免造成賭癮困局。她呼籲各界需加強對賭癮的徵狀和成因的認知和警覺,令問題可以及早發現、及早處理,減少其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工業福音團契副總幹事潘仁智認為問題賭徒的成因乃是社會整體的問題;而要令賭徒得到徹底康復和治療,則需要從解決本港社會問題著手。潘先生建議社會人士不應對賭徒過分溺愛(例如大量借款),而支持他們時要有智慧及採取不離不棄的態度,且給予他們重生的機會。他亦呼籲各界不單要關注賭徒的經濟損失,更要關心他們的人性尊嚴、人際關係和家庭發展等身心靈的層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