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31 期(2001 年 8 月 26 日) ◎ 教會圖說 ◎ 浩然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自馬禮遜牧師於一八三四年八月一日逝世後,翌年便有麥都思牧師(Rev. Walter Henry Medhurst)、郭士立牧師、裨治文牧師(Rev. Elijah Coleman Bridgman)、馬儒瀚(John Robert Morrison)進行合譯新舊約聖經。麥都思牧師和馬儒翰合譯新約,以麥都思牧師為主力,一八三七年出版,稱之為《新遺詔聖書》。郭士立牧師和裨治文牧師合譯舊約,以郭士立牧師為主力,於一八四○年出版。當出版舊約同年,郭士立牧師又將麥都思牧師所譯的《新遺詔聖書》加以修正,改名為《救主耶穌新遺詔書》,新舊約統稱為郭士立譯本。由一八四零年以至一八五五年的一段日子,在中文聖經的應用上,可以說郭士立譯本的天下。因為早年西教士曾於一八四三年八月二十二日至九月四日,在香港舉行首次譯經會議,決定聯會合翻譯聖經,稱之為「委辦本」,至一八五二年有新約出版,一八五五年出版舊約。因此在「委辦本」尚未出版之前,郭士立譯本是教會唯一用本。所以太平天國採用的聖經,自然是郭士立譯本。特別郭士立牧師創立的福漢會,信徒和傳道員用的聖經固然是郭士立牧師譯本,況且有許多福漢會會員早已加入太平軍的行列,使用郭士立譯本亦是理所當然的事。
在聖經史所載,太平天國之能大量印刷的聖經,是由於大英聖經公會(The Brithc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斥資印刷的,計畫出版一百萬本新約,而蘇格蘭聖經公會不久籌得五萬二千三百六十八英鎊奉獻,足夠中國未來二十年印刷聖經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