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的起義,以及太平天國的建立,與洪秀全信仰生命的改變是息息相關。若是沒有洪秀全信仰生命的改變,亦絕不可能有太平天國的產生。然而談及洪秀全的改變,有四個原因是不能忽視的,第一,就是他在患病中所見的異象,特別是他在《三字經》中提及丁酉年(一八三七年)的經歷,而這種經驗,韓山明牧師在他所寫的太平天國史,是以洪秀全的異象(The Visions of Hung-Siu Tschen)作出一個深度屬靈的提予,但這個「異象」(Visions)往往被人所忽略。第二、是洪秀全於一八三六年在廣州離開試場的時候,所收到西教士派發梁發的《勸世良言》,洪秀全早期的神學思想,完全得自《勸世良言》的幫助。第三是聖經教導,從一般文獻理解,洪秀全所接受舊約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和民數記;和新約馬太福音的教導,但洪秀全曾經作過《欽定舊前遺詔聖書批解》,顯示洪秀全對整本聖經都有閱讀批眉,聖經也就成為太平軍教訓所在。第四就是傳道人的教導,洪秀全在信仰的經歷上並不是一個無師自通的人,必然經過傳道人的教導和解讀,所以洪秀全不可能無中生有自創一套神學的理據。若說洪秀全有不正當的信仰行徑,都是受到傳道人教導的影響。
洪秀全本身是一個典型傳統的書生,他屢敗屢試的原因不外希望一朝高中,平步青雲,升官發財,離不了一套儒家思想,滿腦子都是四書五經,惟孔子馬首是瞻。然而其後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以致反孔批孔,視四書五經為妖書,並且投身於傳教的行列,創制一套神學理念思維,這完全是信仰改變的關係,此外實在找不到有更好理由的解釋。
無可置疑,洪秀全畢竟是一個人,他不能離開處境,而高談抽象的西方神學。特別在起義建立太平天國之後,他必需腳踏實地去回應民間的實情,在教育體制上要有健全的措施,使人民過着比傳統更好的生活。尤其是儒家文化特別著重倫理秩序和諧的人際生活。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等等都是倫理秩序的結構。在晚清有一本重要的啟蒙讀物,名叫《幼學林》,又名《幼學故事林》,內文涵蓋有天文、地理、歷史、人事、生、老、病、死、飲食、官制、科第、訟獄、釋道、鬼神、花木等種種的教訓,可說是一本小學百科全書。然而在論人際關係則提及祖孫、父子、兄弟、夫婦、叔侄、師生、朋友、賓主、婚姻、女子、外戚、老幼、壽誕各種,所論述都是非常細緻,教導學生了解基本的人倫生活。
太平天國面對傳統的《幼學林》教導,於是撰寫一本《幼學詩》,以五言律詩寫成,包括敬上帝、敬耶穌、敬肉親、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媳道、兄道、弟道、妹道、夫道、妻道、嫂道、嬸道、男道、女道、親戚、心箴、目箴、耳箴、口箴、手箴、足箴、天堂等三十四首。顯然包括宗教和倫理兩部份,但實就是基督教的倫理觀,先神而後人,而「敬上帝」有三首:
真神皇上帝 萬國盡尊崇
世上多男女 朝朝夕拜同
俯仰隨觀察 都沾上帝恩
當初纔六日 萬樣造齊全
有割與無割 誰非上帝生
天恩虔答謝 永遠得光榮
「敬耶穌」亦有三首:
耶穌為太子 上帝遣當年
贖罪甘捐命 功勞認實先
十字架難當 愁雲暗太陽
天堂尊貴子 代爾世人亡
甦後復昇天 煌榮握萬權
吾儕知倚靠 得救上高天
太平天國的倫理觀,一則以敬上帝耶穌為首先,而人際之中,又以敬肉親兩首而先於「君臣」,及其他人倫,所謂「敬肉親」:
積穀防饑日 養兒待老時
孝親生孝子 報答十分奇
且問己本身 何由得長成
天條道第五 爵祿降天庭
所說的「敬肉親」是從第五誡而來。至於朝道、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兄道、弟道、婿道、妹道、夫道、妻道、嫂道、嬸道、男道、女道,親戚等十九目人際關係,較之《幼學林》更為詳盡。《幼學林》全書以駢語文居多,文字較多,而《幼學詩》亦仿《千家詩》,可作兒童學詩入門。而《幼學詩》的最後一首「天堂」:「貴賤皆由己,為人當自強,天條道十款,享福在天堂」,這是基督教詩歌最高的境界和最皆的結果,比諸一般倫理文章更為完全。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