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同塑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1911 期(2001 年 4 月 8 日)
◎ 教會之聲 ◎ 袁天佑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日前教育署署長高調宣布,要求兩名不稱職的老師提早退休,並且明言,教育界中沒有鐵飯碗這回事。這事引起教育界人士的關注,認為這會打擊士氣,影響學生對老師的尊敬。筆者無法查究兩位老師是否失職,也無法估計事件對老師與學生的影響,只是肯定不能容讓不稱職的老師繼續擔任教席。

  不久前,老師們曾因語文基準試上街遊行,表達專業精神不容侮辱。但筆者曾聽到一些學生對此事的反應,他們為老師的行為,有失專業精神。老師要求學生考試,但測試一下自己的語文水準又諸多反對。

  教育署曾於九九年六月發表「校長領導培訓課程諮詢文件」,要求校長接受培訓,並要通過評核。校長們自然對此事有很多意見。但是老師們則有不同看法。校長身居要職,領導學校,接受培訓及評核是理所當然的事。可笑的是,連部分反對語文基準試的老師也贊同這事。近日更聞教統局長鼓勵教師投訴管理不善的校長。

  香港的教育實在有點兒令人透不過氣。填鴨式的教育制度,重重考試評核成為了教育要應付的目標。死板不容更改的校規使學校活像一個懲教場所。筆者曾有這樣一個經驗。小兒因生病避免著涼而不出席學校運動會。只因是小病,在家休息而無須看醫生。但學校因校規規定必須有醫生紙才可請病假,向學生發出警告信,連家長請假信也無效。人際關係,無論是學生與老師,老師間,老師與校長,學校與家長,充滿著張力。學校教育弄至這樣氣氛,難怪不少人在他們經濟能力許可下,也讓子女在國際學校就讀了。教育是甚麼一回事,在此時刻,我們實在需要深思反省。

  教育統籌委員會於去年發表的改革建議,雖然仍有不足之處,但該份建議書實在是朝向正確的方向而行。其中提及「拆牆鬆綁」,創造空間,並且提出了教育改革的願景,塑造富啟發性的學習環境,建立終身學習的社會體系。

  「教學」這神聖工作中,除了「教」,還需要「學」。而要終身學習的不只是學生,老師、校長與家長也需終身學習。家長、校長與老師若能持續學習,有謀求進步改進的心胸,必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典範。啟發性的學習,是能容讓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觀點而不是墨守死板的規條和答案。「教育」這神聖使命中,除了「教」外,還有「育」這回事。培育學生有良好的品格,這比傳授知識還重要。承擔教育的人有良好道德的操守,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榜樣。

  或許老師們會感到現在的工作壓力已無法再承擔更多了。更有老師指出,「創造空間」已變成連他們緊有的空間也奪去了。這是不容忽略的事實。但這可能是由於教育改革過程中新與舊的取捨所帶來痛苦的掙扎。惟願教育當局,學校校董,校長,老師,家長和學生們能彼此體諒,互相支持。我們不要太多負面的言詞,要多說鼓勵的說話。

  耶穌在世時,被人稱為一個在教育事工上「有權柄的人」,不像當時專職擔任教師的人。他們的分別是,前者以生命去影響生命,後者則是只是傳授知識。耶穌與門徒一同生活,透過日常生活,將天國真理教導他們。門徒信心軟弱,耶穌在責備他們之時,還充滿體諒和饒恕。彼得三次否認耶穌,但耶穌仍回頭看他,將牧養羊群的責任交付他。但願我們能向耶穌學習,讓我們的學校和社會能成個人人樂於學習的地方。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