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我到復蘇之地(上)
第 1900 期(2001 年 1 月 21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你生活得比以前快樂嗎?
很多基督徒在新年時候都有「從頭來過」的念頭,可惜跟著一個月後便一籌莫展。
聖經對這種一籌莫展的心態有何啟發?我介紹你去探訪約翰福音四個豐富情感的地點。
第一處是「無花果樹底下」(約一48)
那是耶穌看見拿但業的地點。無花果樹是猶太人休憩和默想的好去處。
我在每週都有超過十個講座要擔任,最吃力的是商界,因為要達到如訓練建議書的效果承諾,故此常要看很多書和思考如何打動聽眾。雖然一天可以賺取數萬元講員費,要付出的「腦」力卻是極度沈重!
感謝主,我位所鄰近的環境很寧靜和空氣好,這是我的「無花果樹底下」,在那裡我不單可寫坐下來小時寫講稿,還可以思想把信仰帶進稿內,使做生意的人聽到心中財寶的道理。
現今基督徒若能一年看一兩本書(與屬靈生命有關的)已算是很難得。可是,不到半年便忘記得連書名、作者、重要訊息也說不出了。
默想的工夫比閱讀更重要,不單可記得深刻,還可以觸類旁通,更有感情地儲存生命的道理,這是EQ學問所指的「海馬回功能」,它藉著有好感覺的印象不斷勉勵我的積極行為。
第二處地方是畢士大(約五1)
畢士大的意思是「憐憫之屋」。
你有想過你的家庭別名稱為憐憫之屋嗎?
在香港,我們不大樂意招呼人「入來坐」,也許屋子太細,容不下太多人來。
可是小客廳正好是最小組合懇談的環境,你有可能透過這迷你客廳了解鄰居屋或親友一點心中極難放得下的苦事。
若每個基督徒的家庭每月都有一個憐憫別人的事蹟,香港必然在一年內成為世界上最溫暖的城市!
讓今年為你增添一個無花果樹底下和一塊畢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