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完美無瑕的親情;愛中有恨、恨中有愛就是絕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寫照。為何孩子眼中的父親會從「偉人」轉到「怪人」或「大忙人」?孩子眼中的父親形象,其實就在乎你怎樣演譯。
母親節剛過,使我想起一次邀請家人出席慶祝母親節的福音聚餐,聚會中有詩歌,見證和短講等,氣氛算不錯,最後牧師呼召信耶穌的來到台前,看見子女們陪着上了年紀的父母、長輩表示信耶穌,內心有說不出的感受,原來兩代的隔膜,可以有神的愛去融化(當然原來融洽的會更融洽),耶穌基督真正成為我們兩代(或三代)的橋梁,彌補了父母與子女,甚至父親與母親受阻塞的「橋」,祂的愛就是如此的奇妙!
在回程的地鐵車廂裏,太太與她的母親談到信耶穌的問題,外母說自己其實很早已相信耶穌,但返教會恐怕外父不悅(因外父曾受基督徒所騙,對教徒有戒心),為免爭吵,惟有心照不宣。回想自己母親七年前信耶穌並受洗,而父親卻依然故我,真教人想到父親是硬心不信主,抑或是我們硬心不肯拆掉中間的牆,認定父親更難信主。父親,在我上一代大都標誌着嚴肅、生硬、壓抑和刻苦,他們經常缺乏健康的自我形象,卻又在不被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帶來了兒女的傷痕,一位年長姊妹曾用狼心狗肺來形容她的老伴,特別提到當年他如何無理的打罵自己的女兒,便不勝唏噓。我無意評估誰是真正狠心的父親,只想到「狠心」父親背後引發多少個更狠心父親的故事。今天父母子女間遺傳着的疾病,是「傷痕」傳播,上一代發病再上一代的感染,若要下一代得健康,我們就要先被醫治,眼看着兒子們的言語行為,就提醒自己要更努力做一個健康的父親。
今天我們配稱為神的兒女,乃基於天父對我們何等的慈愛(約壹三1),祂用愛修補了人的無知、軟弱與罪性,帶給我們健康豐盛的生命,相信我們的父親若體會到天父的慈愛,他也會得愛的醫治和健康。
父親比起母親更難認識主嗎?如果子女們先認識他們背後的經歷和故事,嘗試更多的關心和接納,對我們找機會演譯耶穌的故事,一定有所幫助。每年的父親節,是否成為你演譯天父慈愛的另一個機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