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機會中,一位正在就讀英文中學四年班的小妹妹,竟然對書法有興趣,還打算就教於我。這些年來,香港的中、小學教育,對毛筆字這一門功課,早已名存實亡。也不敢苛求到小小的娃兒們,且容我說一句冒犯和不中聽的話,連不少為人師表的英才,一般的書法雖未至不忍卒睹,說是塗鴉也不過分。從前古字體有大篆、鐘鼎、雀爪,但都是有一定的章法和格式。如今嘛,倒似新興的像孑孓、像畫蚊,天可憐見,真有吾不欲觀之矣。
我也曾濫竽充數的教過國文、國學,也教過書法,常常提醒他們字乃人之衣冠。又喻知他們書法是一門藝術,舒紙濡墨,揮筆縱橫,是抒情、是享受,似乎是曲高,因為是和寡,不少曾從我遊者,俱往矣,不無失落感。
小妮子竟虛心受教,我也用照一貫的方式開始。先是工具的設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紙、筆、墨、硯,雖不至要求到宣紙、端硯,但也每樣都從新添置。也不隨便到書店信手採購,而先帶她到集大莊、文聯莊繞個圈,讓她看看文具的起碼價值,同是選購一些九宮格、竹紙,幾桿頗為像樣的羊毫、狼毫,還挑選她自己喜愛的字體(字帖),為了時間的限制,不讓她磨研墨了,買瓶墨汁充數。
我對童稚們書法入門的傳授,先從怎樣執筆開始,甚麼「鵝頭、鳳眼」,坐姿也要緊。
開始是由「摹」著手,到了相當日子,才從摹到「臨」,既刻板又沈悶,但這是基本功,也認清楚「字無百日不為功」。
如此這般,去年的暑假期間,小妮子開始了學習,雖然未到苦練,也要間歇停了下來,可是差不多大半年的時光,進步得很好、很快,也真教老懷滋慰,如果真有點成效,來年也打算開個~書法班。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