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合一的反思


1882 期(2000 年 9 月 17 日)
◎ 交流點 ◎ 禾月(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第一八七九期本欄回應有關《穌哥show》看法時提到:「當他/她們(決志者)發現教會羣體講的『天下無敵』,活着的福音卻是『軟弱無力』」,教會便要面對流失的問題。如果沒理解錯,作者指「軟弱無力」的是那撒初信者。這的確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軟弱無力」的原因是甚麼?是因為佈道會信息「不全面」以致「不該決志」或「太早決志」的人決了志,還是因為跟進做得不足或不好?我沒做過研究,回答不了這問題,也覺得不必着意找尋「罪魁禍首」;既然教會早就存在有出有入的問題,大家便應摸索如何改善。

  《穌哥show》成功不成功並不重要(但也希望評論這個show的人,都看過這個show),重要的是如何多救些人。在這反思過程中,我特別有點感慨。

  不時在香港基督教圈子裡聽到尋求「合一」的聲音,因為「合一」可以合眾人之力,開拓主工,「一支竹仔易折彎」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所謂合一,在我理解,是和好、包容、接納和結合,以致分工合作的意思,而不是統一;如是,合一應具備多元化的特質。

  多元化的意思,我認為是只要大家信仰基礎一致、教義不叛,應可享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各適其式,鼓勵創新嘗試;這也正配合現今多元化和多變社會的特質。

  對一個確實結出果子的佈道會,其傳道者又非出自異端邪說,應否只因憂慮其形式和外衣剪裁可能帶來不良後果,而欲消滅它於萌芽階段?即使新嘗試成功,其他教會也不必跟風,這就是「各適其式」的意思。當見到新嘗試有不足之處時,我們可自行決定是站在旁邊等着看其下場,還是上前扶它一把?

  《可能》這本書,現已出至二十幾版,尚仍在連鎖書店的暢銷推介中佔一席位;早就熟悉這書的基督教會,難道反對書中精神不屑一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