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別贈言


1882 期(2000 年 9 月 17 日)
◎ 餘暉集 ◎ 安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慣稱兩個小外孫是「小娃兒」的,老實說,在老一輩的老漢、老媼們,對自己的兒孫輩,總是覺得他們是小的、小小的。記起先父、母還健在,那時我已經四十出了頭,每回見到他倆老,在他倆的老眼中,瞧着我還是小的,連強飯加衣,也在叮嚀。

  外孫女離巢,寫了兩篇關懷短文,那比她小四歲的弟弟,也看過了,他對我說:「怎的老是小娃兒,小娃兒的,有時提到我也是這樣寫,這像男女不分嘛。」我說沒關係的,算做是中性,男女通用罷,他還是有點不以為然,老人從(幼?)把小娃兒改做「小妮子」,男女有別。

  小妮子動身前,竟然有導師、團友、同學大清早趕到機場送行,單是交通費也不少,要說的不是這些,而是有人在寫「記念冊」,來個臨別贈言,倒勾起了前塵往事。

  學童畢業互寫記念冊,由師長以至同學,各贈嘉言,彼此勉勵,更有貼上相片,可以晨昏相對,這玩意倒挺有意義的。自己在童年時也興這套,不知道始於何時,想來是蓋有年矣。可是經過幾個階段,往昔珍之重之,到如今連一本也沒存,深信不少人也像我一樣。同樣她自己也記不清替人家寫過多少,相信也遭一樣的命運。

  希奇的是,有一則令我六十多年來忘不了的,正在中學畢業時,一位老師寫給我的:

  大丈夫處世,不可一日無權,有權斯有勢,在權勢未到掌握時,應運用技巧來爭取,不擇任何手段。

  這位老師在當時有點偏激,後來也走上了時代洪流的隊伍中,不久傳來噩耗,消失了。

  慚愧自己少無大志,初時經常默誦,又請人繡在枕頭上,始終未曾實踐,算是碌碌一生,庸才而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