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基督徒要作鹽,也要作光」


1820 期(1999 年 7 月 11 日)
◎ 交流點 ◎ 袁天佑(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九龍堂主任牧師)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保羅說:「豈不知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意思是要警告教會,不要容讓不潔的事存在教會中,否則會使整個教會都受到影響。所以要對付不潔的人,最後甚至有這可能,將之趕離教會。(詳見林前五章)同樣,舊約的聖殿,本不是賊窩,開始容讓一些小規模的勾當,最後便變成賊窩。所以耶穌要將之趕出聖殿。

  但是社會的情況與教會或聖殿不同,社會中不道德的人,除了犯了法受到刑罰外,我們不能將這樣的人趕離社會。我們亦不能要求社會法律完全按照我們信仰的原則而訂定。我們能作甚麼呢?

  面對社會道德的標準日益下降,雖然我們仍是社會中一小撮人,但是我們不能沈默無聲,否則社會中連一點良心的說話也聽不到時,社會不但會敗壞,而是敗壞的速度也會加快。但除了指斥今日社會中不道德的情況外,我們還可以作甚麼呢?

  耶穌說:「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原是百種裡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他的枝上。」(太十三31-32)小的可變成大,有負面的一面-壞的變得更壞,但也有積極的一面-好的變得更好。天國的開始時很細小,但它會慢慢的發展,變得更大。初期教會也只是從一小群人開始,但今日教會已擴展至世界各地,福音傳播到不同種族人群之中。基督徒當存著這積極一面來面對社會。不只是痛斥社會不道德的不是,但積極的是散播福音的種籽,與人分享我們信仰中的真善美。個別信徒所作的或許有限,但是一小步正是一大步的開始。假若有更多信徒願意獻出自己,在社會中實踐信仰,那股力量必然是大的。

  耶穌教導信徒要在世上作鹽作光。鹽有防腐的作用,但沒有持久的效用,食物最終也會變壞。但是光有恆久的作用。當光照在黑暗中,黑暗便會除去。讓我們都存著這信心,不要放棄我們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