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彩見證「監獄常客-楊學明」


1836 期(1999 年 10 月 31 日)
◎ 文林 ◎ 夏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廿多年來,他進出香港各大小監獄,成了「常客」。他能操流利的獄中「術語」,和囚犯你來我往,對答如流。他曾令一個過了數十年黑社會生活的黑幫大佬最終說一句:「耶穌才是我的大佬!」他就是基督教監獄牧養團契的楊學明牧師-本年度全港傑出青年得獎者之一。

   「這個獎意義很大,一方面代表了社會開始認同我們一直以來默默做的監獄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正在服刑的人看到,只要他們肯改變,社會是會接受他們的。」楊牧師本身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一般人的童年多是天真無邪,然而當年八、九歲的楊學明,住在筲箕灣山邊一帶龍蛇混雜的村落,日子一久,耳濡目染下,卻是吸煙、睹博、打架一樣不缺。十一歲時,他離家去了當水電學徒,師傅管吃管住外,每月還有六十元的薪水,「那時真是無王管,每晚和一眾師兄弟玩至通宵達旦,更開始跟『大佬』經常出入當年色情場所林立的灣仔。」

   一九七五年一月一日,卻為他帶來了人生的新開始。

   當日應朋友之邀,他參加了生平第一次的教會聚會,認識了神。

   其後在一次葛培理佈道會的陪談訓練班中,被一首詩歌深深感動,更首次感受到神要他事奉的呼召。

   「但當年我的學歷很不足,小學還沒畢業,連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都不懂,根本不知道可以做甚麼。幸好一位傳道人鼓勵我:要事奉神,先要裝備自己。」憑著一句話和一顆渴望事奉神的心,他便重拾書包上學去。十年寒窗,終於取得了神學院的畢業證書。

   至於楊學明和監獄的一段不解緣,卻是結於初信時的一次監獄佈道活動。

   「那次去的是青少年監獄。一看見他們,我便有很強烈的熟悉感,覺得彼此的成長背景很相似,我不禁問自己,今天我有幸得到別人的幫助,成為參與探訪的一員,但他們呢?他們又可以得到誰的幫助重新站起來?」自此,便開始了他的「牢獄生涯」,每逢週末便跑到獄中做探訪和佈道的工作,多年來從未間斷。後來更決定加入基督教監獄牧養團契,全職事奉。

   幾乎日日與獄中人打交道,楊學明說主要是憑著一堆監獄術語和一顆坦誠的心。「認識他們的語言,是認識他們的第一步。」說起六年前在石壁監獄與一群被判終身監禁的犯人「過招」的一次精彩過程,楊牧師眉飛色舞。「一見面,他們先來一句:『來,個耙!』幸好我心中有數,馬上伸出手來,因為那是他們說握手的意思。」其後,一輪術語來往,楊大俠均是見招拆招,對答如流,終於令對方折服,說一句:「牧師,你果然有料!」至於其他如「讀聖」即讀書,「貓仔」即收音機,「貓鬚」即收音耳塞等,楊牧師早己琅琅上口。加上兒時一段「闖蕩江湖」的經歷,更加拉近他和這群「江湖人」的距離。

   「在獄中,人與人之間彼此不太信任,只會嘻哈『埋堆』,但很難說真心話。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以真誠贏取他們的信任,一旦建立了信任,他們便會和你無所不談,甚至掏心。」這種真誠的關心,扶起了不少失足的人,更讓他們找到生命的真諦。

   「一位在黑社會打滾了數十年的大阿哥,手下跟班如雲,後來在獄中聽到福音,信了主。如今每次有人稱他為『大佬』,他必會大聲回一句:不要再叫我『大佬』,現在耶穌才是我『大佬』。」說到此,楊牧師喜悅之情溢於臉上。

   不過,也有沮喪的時候。「有些人,明明出來改好了,但後來又忍不住再犯事,牢房已經進進出出好幾次,看見他們,我內心很難過。」畢竟要令一個人徹頭徹尾重新改變並非朝夕間的事。「但我還未對他們灰心失望,每次他們來找我,我都會盡力去幫,希望他們有徹底改變的一天。」

   一失足並非成千古恨,「我常對他們說,今日你『落難』,不等於沒希望,因為你還有生命,你生命的改變可以轉變別人的看法。」

   對於所有正享有自由的人,楊牧師更由衷提醒:「不要以別人的過去判斷他的現在。上帝也沒有計較我們的過去。我們要給他們機會,讓他們重新在社會上站起來。」

   這位牧者的心聲,希望社會上每一顆心都可以聽見。

   楊學明牧師小檔案

   - 現年三十九歲,和太太育有一女

   - 基督教監獄牧養團契主任

   - 現於伯特利神學院修讀輔導學碩士及臨床牧關教育課程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徵文比賽】

【童話世界】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