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將於十一月份舉行諮詢會議,主題為「探前路,迎挑戰,共負世紀新使命」。但願香港教會真有這種精神,面向新世紀的挑戰。其實廿一世紀是充滿危機的世代,表面是全球進入資訊的年代,但同時間天災及人禍都時常發生,正交織著一個矛盾的局面,難道這就是大時代的象徵?作為香港教會的一分子,我們如何把握這時機,有效地服事這個世代、服事這城市中有需要的人群,願這會議帶來我們的突破及更新!
香港教會面向廿一世紀,實有多方面的挑戰。香港社會在預備迎向廿一世紀時,滿懷壯志,甚麼數碼港、科技園、中藥中心等一籃子計劃。但是城市中兩極化的問題卻愈來愈嚴重,香港有六十多萬人正活在貧窮之中,二十多萬人需靠綜緩生活;加上社會的制度使很多人走向邊緣化,新來港人士、低收入家庭、大批跟不上學制的學生、單親家庭的增加等,這種種現象能不叫人擔心嗎? 但是這些現象正反映出人心的需要,是香港教會需要把握的時機,使活在困苦中的人群能得著安慰及鼓勵。並且,聖經應許貧窮的人有福音可聽,我們應好好學習如何服事有需要的人群。 香港教會邁向廿一世紀,實需要有更多的更新。八十年代帶來香港的富庶,香港教會也漸漸走向中產及富裕。這二十年來,香港教會一直希望服事社會的基層群體,但仍舊工作未如理想。不過,踏入二千年,這將會是一個新的轉機,過去二十年的基層開荒,現漸見果實。基層對教會的回應像五十年代的熱切,因他們所面對的處境也是非常困難,特別在新來港人士方面。故現在,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讓教會回饋社會、服事基層的群眾,香港教會才能真正得著整個的城市。讓我們配合聖靈在這時代的工作,香港教會必會看到一番新的景象,教會將不再只是有識之士才能踏進的地方;而是廣大群眾得著安慰的地方,你願看見基層福音在廿一世紀開花結果嗎? 香港教會進入廿一世紀,必須要有新的思維、新的方式。而香港教會所面對的新挑戰,主要是來自自己。究竟我們能否有勇氣去改變自己,去適應廿一世紀的需要呢?我們的運作模式、我們的服務、我們對教育的觀念、我們對崇拜的表達,這些都需要我們一同反省,且勇於去更新改變。特別在我們服事基層人士及新來港同胞時,我們有否因應他們的文化而作出改變,或是要他們去改變以適應教會的方式嗎?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最近,在服事新來港人士的工作上,發覺他們並不容易適應香港教會的模式。故我們嘗試改變方式,或給予他們一些緩衝的方式進行,發覺他們的成長及發展速度,有很大的進步。漸漸他們留在教會成長的機會也增加了,這給我學習到一個功課,當我們願意改變時,他們便有更好的成長環境了。香港教會能否在廿一世紀中,為他們預備一個合適他們生長的環境呢?你我又能為廿一世紀做些甚麼呢?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徵文比賽】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