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問醫生這個問題,他若是一個只肯為他的專業知識來說話,絕不肯為病人的需要來發言,他大概會說:「至終說來,我們不知道。」 專業地說,他的答案是對的,因為你無論說癌病是甚麼,我們都有一個反答案的病例在那裏,因此就作如上答了。 但這樣的答案全叫病人愈加恐懼,因為人有天性,就是對不能完全明白的事產生恐懼,我們是透過了解來自覺控制大局的。 是不是凡作為專業醫生都只能作上述的答案?不是的。按甚有地位的「美國癌病協會」(AmericanCancerSociety)的意見,癌病是由「非正常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和蔓延」所引起的疾病。另外,按一本極有分量的、專門討論治癌方法的專書《選擇》(MarionMorra,EvePotts,Choices1994),它指出引發癌症的原因:「大多數研究癌症的專家都相信,癌病是因為致癌物質(Carcinogens)長期進侵身體,致終傷害到細胞的基因密碼,這種傷害叫該細胞發放出一種不正常的生長訊息」,癌腫瘤就因此形成了。 研究癌症的機構與專家除了致力要找出治癌之道外,要明白引發癌症的原因,也是專家關注的重點,至今已經投下了巨大的資源、時間、與人力在內。他們大體上同意下列各項因素,均會誘發癌細胞的形成與增長: 1.不斷吸收致癌物,像空氣或水的污染,過分暴露在X光之下,吸煙(一手及二手);過量不當的食物,像紅肉、脂肪、腌製食品。 2.精神失衡:長期焦慮、壓力、抑鬱、憂慮或損失(他視為寶貴的:包括親人、金錢、名譽)。 3.基因突變:它可以是上述因素造成的結果,亦可以是現代都市生活不健康的條件(如長時間工作,過分憂慮,食品太多人工添加劑等)所累積而成。 4.病毒:一九九九年八月中旬,報載癌症專家找到引致乳癌的病毒,並樂觀地預言,能徹底地醫治這種女性最高患癌(百分之二十六)部位的日子已然不遠。 癌的英文是cancer,原是拉丁字,指「蟹」,現已無從稽考當初為甚麼以此代表不受控制的細胞生長,但有人認為是取其意:蟹但凡抓到一獵物,就會死抓不放,除非你把牠擊碎。 其實癌細胞不僅生長在人身上,它同樣生長在植物和動物身上,不過研究得最多的,是人身上的癌腫瘤。 這些癌細胞生長極速,特別是它被搞擾之後。很快腫瘤就會發展成不規則的形狀與大小。倘若腫瘤生長在主要的器官(如肝、肺),或急速移走(如鼻咽癌往上走)它就會把原本器官的功能廢掉,或入侵其它器官(如鼻咽癌往上走,穿過腦膜),而叫病人死亡。 同一種癌腫,不同的發展路線會決定病人受痛楚的程度,和可活多久,如鼻咽癌,大體上它只有兩條移走的途徑。往下發展:由鼻咽往下走,經過頸部而下達第一個淋巴站,然後再向下發展,路線長,因此病人多數可活得較久。加上沿路空位較大和多,痛感神經及壓的機會不如往上發展的大,故病人不會由始至終經歷錐心之痛。往上發展的鼻咽癌,由鼻咽到腦膜的路程只有兩三吋,因此病情若不受控制,病人的日子就極有限;加上沿路沒有甚麼空位給癌腫瘤,結果它會壓痛覺神經或把原有的器官壓迫移位(如雙眼),因此病人受的痛苦會特別厲害。 一般說來,癌腫瘤的發展可分三期。 1.第一期:初期,癌腫仍限於原發位,通常這日子期的癌症是可治愈的,發的癌若屬於可切除的,如皮膚癌,直腸癌,切除後還可說是「斷尾」,這是癌症極少可用到的詞語! 2.直接延伸期:表示原發癌腫已然入侵旁邊的組織,或說已透過淋巴腺轉移到另一部位,這時期的癌病有時仍是可以治癒的。 3.擴散期(metastesis):表示癌腫已從原發位轉移到身體較遠的位置,通常擴散渠道是透過血管或淋巴系統,並且已經在另一位置設立了第二個癌腫。這時期的癌症一般是無法醫治的。 癌腫一般會被稱成「惡性腫瘤」(malignant),因為它是致命的。與之相反的,我們稱作「良性腫瘤」(Benign),一般說來,它不是致命的,卻不等於可以等閒視之。因為良性腫瘤亦可因它所處的位置和大小,進而干擾器官正常的運作。 總意乃是,只要一發現有腫瘤,不管良性惡性,都應與醫生充分合作,作全面監察與治療。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徵文比賽】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