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39 期(1999 年 11 月 21 日) ◎ 教會圖說 ◎ 浩然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說到二十世紀初葉倡導本色化運動的先賢,謝洪賚先生是教會中的表表者。謝洪賚字鬯侯,別號寄塵,又名廬隱,是浙江紹興人。父親謝元芳少年時候在浙江姚江長老會領洗。謝元芳被教會保送杭州育英書院(Hangchow College),畢業後在家鄉創辦兩所小學。不久獻身傳教,受業於陶牧師(Rev. Samuel Dodd),牧會丈亭鎮,受按長元會牧師聖職。謝洪賚是謝牧師長子,一八七三年五月九日在丈亭鎮出生,幼受庭訓,在中國傳統的儒學已有根柢。一八九三年入讀監理會(即今日之衛理公會)主辦的博習書院(Buffinton Institute),亦即日後的東吳大學,在學期間品學兼優,常助院長潘慎文(Rev. Alvin Pierson Parker)繙譯三角、幾何、代數等教科書,甚得器重。畢業後任職上海中西書院圖書館,翌年轉任為教師,以他教學認真,日後王明道先生深受影響。謝洪賚課餘之暇從事譯述工作,後商務書館邀請,兼事中小學教科書出版。而謝洪賚勤於寫作,常以文章傳揚基督教信仰,主張基督教與中國文化融會貫通,可謂本世紀展拓教會本色化的先驅。特別在一九○○年義和團事件之後,認為中國教會應走自主之路。是以於一九○二年十一月聯同夏瑞芳、高鳳池、宋躍如等十三人在上海成立「中國基督徒會」,推動中國教會自養、自傳、自治的工作。並且舉謝洪賚、高鳳池、王蓮溪、李恆春四人為主筆,出版「基督徒報」,可惜謝洪賚工作過勞,染有肺病,至一九一六年九月二日病逝,得年四十四歲。不久「基督徒報」亦告停辦。然而他的工作和主張,影響教會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