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電影「小孩子」環繞一雙失去的鞋子,講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我的學生卻因認不出自己的鞋子,上演一齣令人啞然失笑的現代版「灰姑娘」。
那天,我帶著一年級學生到圖書館,上他們生平第一堂學校圖書館課。真是生平第一次,因為圖書館是全新的-新得既沒有書架,也沒有書桌椅子,我要他們脫掉鞋子,就坐在臨時購置的地墊上,聽老師講故事,介紹圖書。
孩子們都很興奮。大概沒有想到上了小學,還有機會坐在一個佈置得色彩繽紛的課室裡,而且可以脫掉鞋子,適意地坐在印滿卡通水果動物字母的地墊上聽老師說故事。那情景的確叫人心動。
下課了,孩子們輪著穿上鞋子準備回班房,最後一個男孩子走過來,指著架子上的皮鞋說:「老師,那不是我的鞋子。」甚麼?鞋子竟也會錯穿?這下可糟糕了,小息鐘聲早已響起,怎辦呢?於是,只好效法「灰姑娘」,上演一幕「試鞋記」。
可惜,小男孩不是說這雙太緊,就是嫌那雙太鬆。一雙又一雙,試到最後,剩下來的就只有他腳上那雙。沒辦法,只好請他姑且穿回家,讓媽媽看看,分辨到底是不是屬於他的。
結果是,糊塗小子穿的根本就是自己的鞋子。
這令人哭笑不得的小插曲很值得深思。為甚麼小男孩會認不出自己的鞋子呢?
糊塗,只是原因之一。飯來張口,衣來張手,鞋來伸腳,才是問題癥結所在。
當人家的孩子為了一雙鞋子,努力在路上奔跑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卻是伸出雙腳,讓菲傭給他穿鞋子。
培養孩子做不經歷練的溫室小花,是愛之適足以害之,因為智者曾說,懶惰人的貧窮必如強盜速來。金融風暴以後,這話顯得格外真實。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徵文比賽】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