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教材(下)
第 1844 期(1999 年 12 月 26 日) ◎ 商數啟示 ◎ 余德淳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此外,我也注意到他們有很高的自尊,當我問他們會否放棄一些使人生厭的學科內容時,起初他們說不讀得好便覺得辜負父母的期望,但再詳細分析這讀好書的責任是來自那些動力時,他們最後認清自己的原動力是來自童年早期已有很高的自我期望!
故此,所有良好的成績和崇高的品德皆因要回應這高自尊,否則那種「不配」的感覺便做成內心的不安了。
最使我感興趣的因這會考成績九A十A的學生都是擅長「自我激勵」的高手。當我問及如遇上非常沈悶的功課時,他們是如何幫助自己克服的,你猜他們怎樣回答?
有一位同學說他會把家中一些玩偶人像或動物模型改名為課本內的人物,例如歷史科的人物或科學家,然後把課文的人物分配入這堆充滿想像力的模擬人物裡,甚至按書本的內容為他們編成劇本。這樣做的效果常是增加了讀書樂趣,甚至在記憶中留下惹笑和精彩的深刻印象。
另一位愛好音樂的同學卻說他可以把沈悶的筆記附以歌譜,然後把這些筆記當作歌詞,既滿足了自己能唱出心愛樂曲,更協助自己運用易記的旋律把「歌詞」保留下來。
在這篇全期最末的文章中,我真希望現今擔任兒童教育工作者留意孩子就是這樣可以栽培得更好:按才發展、有愛學問的模範、早期建立高自尊和自我激勵的能力。
教會怎樣回應這些需求?我們肯定兒童栽培的事工嗎-有否投資在人才培訓的計劃?我們的導師有足夠的朝氣去示範給孩子那種愛學習和上進的榜樣?
不能否認的使命:使孩童在優質的環境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