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懷念董建德牧師


第3192 期(2025 年 10 月 26 日)

◎ 城市心靈 ◎ 小沿

分享:

  香港近年流行興建「簡約公屋」,希望以最短時間建成可以容讓已輪候公屋多年的人早日「有瓦遮頭」,不用再擠住在環境差劣的劏房。這令我想起去年10月一個電視節目《探古尋源》某個環節和當時接受訪問的董建德牧師。

  上世紀七十年代,因港府想發展大埔元洲仔,為安置原本住在那裏的漁民和艇戶,政府乃主動邀請志願服務機構合作興建住屋及參與管理,結果由當時的衞理公會浦氏基金出資,經過大約兩年的時間,在1970年底建成了一條美麗的「愛德漁村」(St. Andrew's By the Sea Village)。

  董建德牧師當年有份這個計畫,他憶述當時為了加快興建的速度,也好像現時一樣採用預製的建築方式,當時衞理公會邀請了一間英國建築公司採用預製板(Prefabricated Board)裝合,這種新的建屋公式既快捷省時又能降低成本,是那個年代建築界首創興建廉價平房的方式。

  董牧師說當時硬件是建好了,房屋的質素相當不錯,但遺憾的是因為入伙後管理未如理想,許多村民違規僭建,又在自己家裏做小買賣,原本一條井井有條的美麗漁村,不出數年已淪為沒有秩序、骯髒的寮屋村落。

  我尤其記得董牧師在另一篇文章中,提起愛德漁村的成敗,不無感慨。但無論如何,這件事令我們想起當年政府一直視教會為伙伴,彼此合作和信任;教會誠然有她的長處和強項,但當然也有她的短處和弱點。

  董建德牧師去年10月接受電視台的訪問,也是他最後一次在公共媒體露面。他在今年10月16日安息主懷,享年八十九歲。而他在八十八歲時仍樂於接受電視台訪問,可見他心中一直掛念着大半個世紀前的那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