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苦期第三主日
約四5-42
雅各井旁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巧遇和所發生的事,相信我們都耳熟能詳了。這故事給與我們甚多的啟發。在這故事中,我們看見主耶穌如何把握機會傳講福音;如何消除隔膜;主動接納撒瑪利亞婦人,在當年男女授受不親的社會中,在嚴守律法規條管轄的環境下,與一陌生女子詳談信仰問題,並且實地取材以「活水」作話題,表示祂有永遠不渴的「活水」,進而談及這女子的個人私隱,從而引伸到有關崇拜的難題,使她感受在她面前的正是人們久候的彌賽亞,這都是當年社會不被接受的。後來這女子放下水罐子,進入叙加城宣傳她與主相遇的故事,城裏的人隨即聯羣結隊地出城來看耶穌,耶穌看見此情境便向門徒呼籲:「看哪!莊稼已經熟了!是收莊稼的時候了!」同時分享「前人種樹後人收」和「流淚撒種,歡呼收割」的道理,應該把握機會傳講福音,結果叙加城的人許多都信了耶穌,並且知道耶穌是世界的救主。(約四40-42)
個人認為這故事實在是一個十分精彩和成功的個人佈道例範。主耶穌把握時機,隨時向陌生人分享信仰,最難能可貴的,是慕道的人積極的反應和在接受信仰的同時,立刻傳揚分享,見證個人蒙恩得救的經歷,使佈道的果效更為圓滿,多人因此而接受耶穌為救主。
當城中的人聽見撒瑪利亞婦人的話便積極地回應,大羣人從城中出來要見耶穌,雖然當時不是收割的時候(要等四個月)但耶穌卻向門徒宣告「莊稼已經熟了!」表面上有點令人費解,但有學者認為耶穌當時不是看見一片金黃的麥浪,而是從城裏出來的人羣,他立即提醒門徒這是收割的時候了,應該把握機會傳講救世的福音,這使我們聯想到主耶穌對人靈魂的關注和傳福音的熱誠。
香港目前有一千多間教會,但信主的人仍未夠人口的十分之一,基督徒仍是社會中的一小羣,是否教會對傳福音的忽略?牧者們不夠努力?信徒對傳福音的冷漠?抑或我們傳福音的方法出了問題?教會的影響力和信徒的生命見證仍嫌不足……當然尚有很多問題!但相信都未有完滿的答案。
但在主耶穌和撒瑪利亞婦人的對話,我們應當有很多學習和反思,從耶穌的呼籲「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今天我們「舉目向香港觀看」,我們看見甚麼呢?
保羅深切的提醒:「若不傳福音,我們有禍了……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九16-22)我們有甚麼回應呢?
李炳光(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名譽董事)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窮遊世界學無窮】
【讀者投稿】
【退休札記】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