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四日三夜,踏過「萬水千山」;2007年4月6日下午三時,終於來到主要目的地,Khaling族的起始教會。這天是週五,剛好是「耶穌受難日」;抵達教堂的那一刻,正是耶穌喊「成了」之時。
此前到訪的三所教堂,都是建造在一小幅耕地上的一幢小屋;亦僅此而已,此外再無其他。比起那三處教會,「母會」的營建明顯更具規模,更有規畫。
教會的範圍佔上幾級梯田,每一級的面積都不小;全是信徒獻出艱辛開墾的珍貴耕地。最上一級田地建造了兩幢小屋作儲物用。一所小屋是「糧倉」,其實屋內只有一個木箱,內有少許穀粒,以備每週聚會之後大家共餐所需。另一所小屋是「展館」,屋內亦只有一個木箱,擺放着從前巫師作法所用的道具。當族人歸信基督之前,他們深受泛靈信仰綰攝。
最下一級田地建造了一幢小屋,用為工作間。其實這是個大廚房,屋內間隔了煮爐部位和備餐部位。可知每週聚會之後的共餐,是教會的重要互動安排。
教堂是一幢長方形大屋,可容二百人聚會,建於位處中間那級梯田。隔着教堂前面的大片空地,是我們度宿兩晚的「客舍」。除了這些,還有位於偏旁的獨立廁所及設有開關掣的「水龍喉」。這都是 T&I 當年引介的,簡便而現代的衞生及引水設置;至今已經成為山村各處的基本公共設施。
區伯平(撰文、拍照、繪圖)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短篇小說】
【窮遊世界學無窮】
【聯會、教會及機構短訊】
【退休札記】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