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情意結


3018 期(2022 年 6 月 26 日)
◎ 解開情意結 ◎ 麥基恩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自卑心人皆有之」,這句話連著名心理分析家Alfred Adler也認同,但他說這並不是一種疾病,乃是一種導引至健康發展的刺激元素。這種自卑感覺通常在一個人做事失敗或受到挫折時比較嚴重;而那些自尊心或自信心比較低的人更容易出現。

  但假若這種自卑心導致一個人感覺不足及沒有安全感,無論是真實或想像出來的情況,都屬於病態性自卑,導致精神障礙。Adler 於1907年稱這心態為「自卑情意結」(inferiority complex),並用此來解釋為何有這麼多人,似乎沒有動力為自己最佳利益或人生目標而有所行動。

  有這種情意結的人,深信自己沒有價值及比別人的能力差。雖然他們有時會過分補償而有所成就,但仍然認為自己未曾達到足夠成功,因此會對自己不滿及反感,甚至逃避與人交往。根據精神健康網頁www.thrivetalk.com所描寫,「自卑情意結」的人有下列表現:重複專注不愉快的思想,由於自卑、內疚、尷尬或被打敗的感覺把自己「停止運作」起來,不與同事、朋友甚至家人交往;把自己的負面感覺轉移變成貶低別人。另一方面他們也會把別人的失敗或弱點感覺是自己責任;假裝患病憂鬱來引起別人對自己注意及肯定;逃避有機會與別人比較能力的競爭;對別人的稱讚或批評非常敏感;或表現出完美主義及神經質的性格。

  至於成因,有些人認為是受到父或母的遺傳影響。但大部分認為是由於受到家庭嚴厲及權威的管教,或是在年少時候經歷手足之爭或朋輩壓力,慢慢形成這種心態。此外也有認為當成年人遇到長期的挫折或患上了焦慮或憂鬱等病症,也會出現病態性自卑感。

  新約聖經也有一個人物相當自卑,就是提摩太。他的母親是猶太人,但父親是希臘人;可能自小他的親生父親便離開,他主要是母親及外婆教養長大;由於他沒有受過一般猶太男孩必經過的「割禮」(circumcision),而且年紀尚輕,在當地教會中感覺到人微言輕,因此他的導師保羅鼓勵他:「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和純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

解結小貼士

一、驕傲與自卑,好像一個「硬幣」的兩面,都是自我中心作祟;

二、了解及承認自己不足是相當重要,但不需要過分自貶,因會使別人感覺做作;

三、尊重別人的意見是好的,但無需照單全收,也要考慮自己的想法及適用性;

四、若認為自己是對的,要有勇氣與別人討論,使問題及答案更清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華人教會剪影】

【解開情意結】

【讀者投稿】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