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回憶


3018 期(2022 年 6 月 26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一時的香港仔「珍寶海鮮舫」停業後擱置了好一段日子,因找不到出路,為減輕停泊開支,在上週二由拖船拖往鄰近地區停泊,料不到在南中國海近西沙羣島,據云因遇風浪船身入水,瞬間下沈。

  「珍寶海鮮舫」早前傳出倒閉消息後,輿論及部分市民曾經大表惋惜,紛紛要求政府或馬會等出手解救,以保存香港人這份「集體回憶」。到各方人士表示無能為力,海鮮舫終要被拖離香港仔,好些市民到場道別,有爭相拍照,有黯然神傷,場面令人感動。

  近年香港掀起一陣「集體回憶」熱,不論是皇后碼頭、天星小輪碼頭,以至永利街、雷生春、景賢里等等,都曾引發一陣「懷舊」、「保育」情懷。有時甚至連某老式茶樓結業,某屋邨的冰室,某舊戲院拆卸,或某某報刊宣布停刊,也有市民爭相「悼念」⋯⋯。但奇怪是上述食肆、戲院、報刊尚在時,又乏人問津。

  香港的確曾有不少具歷史價值,於建築美學上又有獨特性的「地標」,例如舊郵政局大樓、港島天星碼頭、九廣鐵路總站,但都早已湮沒,被港人遺忘。尤其是九廣鐵路總站,本來有着深厚的歷史,因為連接九龍與廣州,又早於1910年開始投入服務。事實上它的拆卸完全沒有理由,遺址現時只是一塊空地。

  其實不論是天星小輪或最近因提出加價而又惹來非議的港島電車,它們近年也得很少乘客,新一代都嫌它慢,又無冷氣,結果虧本累累,但萬一有天要倒閉停業,又有好多人跑出來悼念,說要保存「集體回憶」。

  說到底香港是個又功利又善忘的社會,甚麼也是一窩蜂五分鐘熱度。保存「集體回憶」是要付代價的,例如要使用它、幫襯它,就如那艘可憐的海鮮舫,事實上近幾年已閒置着。它今日沈沒在海底,因為它早已湮沒在香港人的心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華人教會剪影】

【解開情意結】

【讀者投稿】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