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新世代


2999 期(2022 年 2 月 13 日)
◎ 每月眉批 ◎ 施德藩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個人主義的信仰,仍然具有很好的實際意義,因為沒有外部的演算法,可以對我進行真正有效的監控。國家和市場可能希望這樣做,但他們缺乏必要的技術。祕密警察和聯邦調查局對我的生化組合、基因排序和大腦,只有模糊的了解,而即使特工竊聽了我撥打的每一通電話,並記錄了在街上的每一次偶遇,他們也沒有分析所有這些數據的計算能力。由是而觀之,鑑於二十世紀的技術條件,自由主義者認為沒有人比我更了解我自己是正確的。也因為這個緣故,人類有充分的理由將自己視為一個自主的系統,並遵循自己內心的聲音,而不是聽從老大哥的命令。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技術,可能讓外部的演算法能夠「破解人性」,並且比我更了解我自己。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個人主義的信念就會崩潰,權威將從個人轉向網絡的演算。人們將不再視自己為按照自己意願生活的自主個體,而是會習慣於將自己視為由電子演算網絡不斷監控和引導的生化機制的組合。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需要一個完全了解我,並且永遠不會出錯的外部演算法;只要演算比我更了解我自己,並且比我犯更少錯誤,這就足夠了。這樣,在我愈來愈多的決定和生活選擇中信任這個算法,就變得有意義。

  事實上就醫學而言,我們已經越過了這條線。……」

  ~Yuval Noah Harari, “Homo Deus”, London: Vintage, 2017, pp.383-384.

  

  任教於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的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二零一四及二零一六年分別寫了兩本很重要的暢銷書,就是《智人:人類的簡史》(“Sapien: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和《神人:明日的簡史》(“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就像許多的暢銷書一樣,普羅讀者覺得博大精深,行內人卻往往覺得太多的主觀詮釋與臆測。事實上因為從來沒有人能夠站在時空的起點或世界的終局,去對宇宙人生作一個全面的評估,一切的宏觀論述(Grand Narratives),就注定只是一些以局部去衍生全盤的推斷(extrapolation)。

  不過,作者對現代科技的走向和趨勢,卻確實有相當具說服力的描述。譬如他指出,在我們有生之年,關乎我們身體和健康的重要決定,將掌握於電腦數據的運算。而這也不一定是壞事。事實上不少糖尿病患者,已攜帶測試血糖的感應器,隨時向患者發出警示。耶魯大學在二零一四年首度宣布,成功研發以智能手機控制的「人工胰臟」。參與實驗的五十二位糖尿病患者,每位都有微型感應器和藥泵,植入他們的腹腔,藥泵接駁到盛有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小管。感應器隨時偵測血糖的濃度,將數據傳到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分析輸入的數據,按需要注入適量的胰島素或胰高血糖素,完全不假人手。

  對於完全沒有危疾的普羅大眾,隨時可以偵測心跳、血壓和其他健康數據的應用程式或腕錶,亦愈來愈變得普遍。醫院的診斷,亦愈來愈倚賴各種精密的高階儀器,透過電波、體液和造影等數據分析,作出更精確的斷症。在醫學界,分科亦愈見細微。可以說除了一般的傷風感冒,身體的不同器官和部分,幾乎都有特殊的專科負責;沒有專科提供相關的精密數據,根本不敢貿然斷症,以免面對鉅額的保險索償。

  而當科技提供的數據可以克服人為的疏忽和錯誤,不去跟隨它所提供的建議和指引,也就變得說不過去。事實上愈來愈多人願意將個人的抉擇交託於這些系統,或至少在面對一些關鍵的決定時諮詢它們的意見。到一個地步,人們甚至不需要理會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反正最合乎數據分析的決定,就是最明智的決定。

  在一個更深的層次,當種種數據分析逐漸介入日常生活,人們亦漸漸不介意拆除自己的個人空間,讓種種官僚體制和跨國機構組織得以隨意取用。例如讓谷歌、面書查閱我們的電郵、追蹤我們的行蹤、取用我們的照片;事實上面書只需要分析你在帳戶上活動的數據,大概就比你的配偶更了解你的愛惡和社會政治的取態。因為疫情和國家安全的緣故,我們無奈地讓政府監控我們的社交平台和每日的行蹤;為了整體的福祉而強制疫苗的注射、限制有礙社會穩定的不利言論。

  所謂「大數據」,就是將這一切相關或不相關的數據放在一起,拼湊出一個相對完整的矩陣,以決定當中各組成部分的最佳位置,調控成一個美麗的新世界。而人們終於可以安心將自己的命運,交付那超越個人有限的知識和意志的可靠數據。

  「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詩一三九2-3)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文藝版】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