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煩憂


2974 期(2021 年 8 月 22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上一期,我討論了生命教育中與天人物我的關係是一種「我—你」關係。今期,我將繼續討論我以甚麼態度建立天人物我的關係。其中牽涉我如何自處和我如何共處。

  就着如何自處,海德格(L. Heidegger)寫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話。他說,

  從他人那邊取走了煩憂(care)而將自己的關注(concern)放到那人的職分(position)上,這就是為他人代勞。這樣的關懷乃是為他人接管(take over)其關注之事,於是,那個人被迫失去了(thrown out)他自身的職分,讓他從已經涉入的事件中向後退回,轉而等待接收已經被處理完成的事務,或者完全將自身抽離(disburden)那個事件。在如此的關懷情形下,那人遂成為一個被宰制者和依賴者,甚至這種宰制對那個人而言是無聲的,並且是持續潛藏的。這種關懷是一種遠離煩憂的代勞,它以更廣泛的範圍決定着另一個存有,並且是一種以附屬的方式成為「應手之物」(ready-to-hand)之關注型態的極至表現。

  煩憂令人煩惱,甚至打擾已計畫的生活。不會有太多人期待煩憂,但人卻不自主被拋進煩憂。在煩憂,人被迫從「應手之物」的生活退後一步,進入「手前之物」(present at hand)的關係,思考當下可以和應該如何。當然,與「手前之物」的相遇不代表問題已解決或我的生活比之前更好,而是我拒絕將自己假手於人。這不是說,拒絕與人合作,也不是拒絕接受幫助,而是我要有勇氣和責任面對「假使世界原來不像你預期」帶來的震盪。

  簡單來說,「應手之物」指已預備和安排的事,例如,用筆寫字的人以工具價值來認識這支筆,這支筆只有指向之意。但當寫字者在寫字期間,這支筆突然沒有墨水,寫不出字來,寫字者因此而覺得不順利就將這支筆轉變為「手前之物」,嘗試了解這支筆的特性。煩憂是因「應手之物」不再可以應手了。究竟找人代勞處理我的煩憂、另找「應手之物」還是進入「手前之物」?雖然注入墨水後,這支筆又回復其應手之物了,但這支筆於我已不再只是「應手之物」,更是有我的煩憂留下的痕跡。下一期繼續討論共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