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分享的神蹟


2970 期(2021 年 7 月 25 日)
◎ 釋經講道 ◎ 余英嶽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  聖靈降臨後第九主日

  (王下四42-44;詩一四五10-18;弗三14-21;約六1-21)

  全球新冠病毒確診者與死者的人數仍是高踞不下,雖然研發了疫苗,貧窮和弱小的國家卻是嚴重不足。其實不單是疫苗,財富、糧食、資源等等,在世界各地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分配不均會引致搶奪紛亂,甚至戰爭,是故只有分享才是解決的良方。先知以利沙「以二十吃餅飽百人」的神蹟(王下四42-44),以及救主耶穌「以五餅二魚給五千人吃飽」的神蹟(約六1-21),從分享的角度來看,可以讓我們有新的啟發。

  我們的分享行動,要有下列的態度:

  1.關心人羣的需要

  以利沙來到吉甲,那地正有饑荒,有人帶了二十個大麥餅送給以利沙。以利沙關心飢餓的人羣,說:「把這些給眾人吃。」有一羣人跟隨主耶穌到加利利海邊的山區,主看到這些人要有食物充飢,就對腓力說:「我們從那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基督教信仰是關顧全人的,這是出於上帝對世人的大愛。上帝不單關心人的心靈所需,也關心他們肉體的需要。正如大衞說:「凡跌倒的,耶和華將他們扶持;凡被壓下的,將他們扶起。萬民都舉目仰望祢,祢隨時給他們食物。祢張手,使有生氣的都隨願飽足。耶和華在祂一切所行的,無不公義;在祂一切所作的都有慈愛。」(詩一四五14-17)我們要效法以利沙和主耶穌對人的愛,使徒保羅說:「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裏,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弗三17;《和修本》譯作「在愛中生根立基」),關心人羣的需要,就是愛人如己的愛心根基。

  2.有願意分享的心

  在以利沙分享之先,有一個人帶着二十個大麥餅送給以利沙(王下四42上)。同樣,在主耶穌分享之先,有一個孩童帶着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到耶穌面前(約六9)。饑荒時期食物短缺,人人必然不會輕易將自己僅有的食物送給人。在一般情況下,孩童是不會輕易將自己擁有的物品(特別是食物)分給人,尤其在不易得到食物的郊野。這個人和孩童都不會自享,他們願意拿出來,結果帶來以利沙和主耶穌兩個有更大效果的分享神蹟。我們也要留意,聖經沒有記載這個人和孩童的名字,他們是願意分享的隱名者。有些人是為博取自己的名望而分享,但是這個人和孩童不是那些藉分享而吹噓的沽名釣譽者,他們只是毫無附帶條件的願意與人分享。保羅教導我們向上帝祈求:「求祂按着祂豐盛的榮耀,藉着祂的靈,叫我們心裏的力量(願意分享的心)剛強起來。」(弗三16)

  3.確信必定有剩餘

  以利沙的僕人認為以二十個餅不能給一百人吃飽,以利沙表示,他確信耶和華所說:眾人必吃飽了,還有剩下。在眾人吃後,果然還剩下(王下四43-44)。腓力和安得烈先後表示,以二十兩銀子買餅,或是以五餅二魚分給這許多人,也是不夠的。主耶穌祝謝了餅和魚,就分給五千人。這五千人吃飽之後,還剩下十二個籃子的零碎(約六7-13)。在分享後必有剩餘,這是以利沙對耶和華應許的確信。主耶穌祝謝了餅和魚才分享,就是將分享的行動交託上帝,深信上帝必定可以把人視為不可能的變為可能,結果還有很多的剩餘。上帝滿有大能的作為(詩一四五12),祂是能「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三20)。

  我們分享是以榮耀上帝為目的,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弗三21)

  余英嶽(中華基督教會榮休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