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宣布明年二月二十七日起,將「二元乘車優惠」擴展到六十至六十四歲長者,料逾六十萬人因而受惠。
香港現時有約一百四十萬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而六十至六十四歲的人士則有六十萬人左右。長者固然有各方面的需要,尤其在退休之後,沒有了固定入息,在醫療、住屋、起居飲食等方面皆要靠積蓄自食其力,但特區政府花在長者身上的金錢卻往往未能聚焦於實在需要,反為無端偏重在交通津貼上,彷彿給了他們乘車優惠,就足以提昇他們的生活質素。
現時政府運用在長者乘車優惠的公帑,每年約二十多億元,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據政府顧問研究的數據,若將受惠者的年歲下調至六十歲,而合符資格的六十萬人又多仍是乘車常客,那麼每年公帑支出會上升至總共五十億,這麼龐大的開支其實可用在保健醫療及增設老人院之上,長者受益豈不是更大?
日本也是一個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佔全國人口近三成。在他們的退休生活中,閱讀比四處旅遊更加重要。在日本的大小書店,有關老齡書籍和刊物如雨後春筍。就以二零一七年出版的《九十歲,有甚麼可喜可賀》(佐藤愛子著) 一書,一年內就售出一百萬冊,成為當年日本最暢銷書籍。另一本很受歡迎的,是八十六歲的作者五木寬之寫的《享受孤獨》,提議長者在人生減速的時候,藉着美好的回憶,同時找尋快樂的事,這有助紓解寂聊。
長者除了需要乘船、坐公車和地鐵,是否也需要閱讀或看電影、聽音樂等的精神生活?事實上長者總有一天體力和心智不容許他們常常外出,這時惟有回歸豐富的內心世界,心境才得踏實與平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