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緩二百五十年


2925 期(2020 年 9 月 13 日)
◎ 福傳中華踏腳石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當一五五二年耶穌會教士方濟沙勿略來到澳門附近上川島時,改教運動已經爆發三十多年。然而直至一八零七年,「抗羅宗」教會 (Protestant)才有宣教者馬禮遜來到澳門。進向中華大地傳道,基督新教相比遲緩了二百五十年。

  改教運動固然是教會自身的轟烈革新,改教者奮發艱辛,好不容易才穩住陣勢。改教運動也成為國族獨立運動的掩體,以宗教為名的戰爭層出不窮,曠日持久。受政治纏鬥所限,基督新教根本無心無力放眼歐洲以外世界。起初亦未有新教國家能擁有遠航實力,只能無奈地目送效忠羅馬教廷的葡萄牙及西班牙船隊,載着修會教士遠往他鄉傳道。

  荷蘭(Netherlands)在改教運動中成功獨立建國,也是最先興起海權的新教國家;於十六世紀末年來到東南亞,逐步佔治現時印尼諸島,跟已在這地帶活動一世紀的葡萄牙爭長短。荷蘭曾經五次進攻葡萄牙治下澳門都失敗;後來轉移目標,一六二四年至一六六二年佔治台灣,那時這島尚未有中國軍政管治。荷蘭終於在一六四一年從葡萄牙奪得馬六甲。

  英格蘭也在改教運動中崛起,是第二個興起海權的新教國家;先後兼併威爾斯、蘇格蘭、愛爾蘭,組成 United Kingdom (英國)。英國早已覬覦葡萄牙和荷蘭的東方商貿財利,並加入爭逐;勢力於一六零八年初到印度,很快就不斷嘗試奪取葡萄牙治下澳門,更在一六三七年首次進到廣州,強行通商。

  荷蘭及英國先後興盛,全球擴張,在世界各處佔治領土。兩個新教國家繼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後崛起,航海帝國的氣勢帶動兩國教會的世界視野,牽動基督新教有活力及有能力從事海外宣教。荷蘭佔治台灣年間,在印尼建立的教會就曾派遣教士前去傳道;少許成果隨着治權曇花一現而消失。

  英格蘭興起形成大英帝國,氣勢遠超荷蘭。由明朝後期至清朝初期,英國持續緊逼中華帝國開放通商。英國朝野逐漸發掘中華大地,日漸開拓英國教會的中國眼界。

  區伯平(撰述、繪圖、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