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的傳道者


2918 期(2020 年 7 月 26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應邀到上水一間教堂演講,負責人擔心我找不到,約我在車站大堂等,誰料教會的主任牧師也一併前來。

  這所教堂以前附設在教會辦的小學側,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也曾應約去講道,依稀記得是鄉村式建築,樸實無華,四周種有大樹,鳥語花香。事隔三十年多,崔護重來,經已重建為一座宏偉的教堂。

  研討會結束後,主任牧師盛意拳拳帶我參觀新的教堂大樓。原來多年前原本的小學因校舍古舊申請遷校成功,教會便着手重新規畫整個地方。經頭尾十多年的努力,幸運地給政府批准改建為教堂,最終取得了今天建成新堂的成就。

  臨走的時候,牧師送我一本紀念刊,是紀念在這教會服侍最久的一位牧者伍希勇牧師(1926- 2017)。我拿回家細閱,方明白這間大半世紀前結廬在上水鄉郊,一直默默耕耘的教會,不單止屹立不倒,未被時代淘汰,反為不斷發展,培養無數主的僕人,現時主日崇拜人數也已逾千。

  伍希勇牧師,名字在香港教牧界不算響亮,其所屬宗派以外的人鮮有認識,皆因他數十年如一日的只忠於所託,全心全意服侍一所堂會。他原本是抗戰的國軍,因國共內戰逃難至香港,在難民聚居的調景嶺信主,五一年受洗加入宣道會,未幾決志全時間事奉,入建道神學院接受造就。

  畢業後他被派到窮鄉僻壤的上水開荒植堂,就是今天的中華宣道會上水堂。五十年代上水渺無人煙,多是務農的本地人,伍牧師就提着手風琴在鄉下街頭唱詩佈道,吸引了無數青少年加入教會。而當時教會缺乏資源,差不多所有大小事務如領會、講道、司琴、探訪、佈道、油印、庶務清潔,都是他一腳踢。他在上水這間小教堂一做就三十年,至他六十歲才退休。

  現時的堂主任也曾得他的牧養。他憶述有一次跟同工茗茶時,他為同工斟茶,坐在旁邊的伍牧師輕聲的對他說: 「做牧者是該這樣服侍的啊!」

  我恍然明白,為甚麼這位主任牧師在盛暑的天氣下,親自跑去車站接一位講員。這就是牧者風範與氣質的承傳。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