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雪家有兩個中尼混血兒宣女,大的小雪子是愛型中學生,小的妹仔 (要讀粵音mui1啊)是愛美小學生。雪爸爸雖是尼泊爾人,卻沒有傳授家鄉話給兩女,加上從小由雪媽媽主力教養,讀的又是香港主流學校,故除了擁有尼泊爾情調的名字外,她們裏裏外外都散發着港孩風格。
雪媽媽走了非一般的宣教路,由二零零四年起回應主耶穌呼召,獻上自己的事業,立志以基督為中心作社關服侍,在職場瘋傳衪的好。自此游走於社福界、基督教事工及教會間,可算是帶職事奉,或喚作織帳棚者。但這種非一般的宣教人生,沒有差會支援認同。表面上只是一個上班族,學校手冊母親職業一欄從來只寫「社工」或「管理人員」,只有主耶穌認同的宣教士身分,自然連宣女也懵然不知了。
不過,小雪子和妹仔從宅在母腹起便陪着雪媽媽去宣教了。有時,因她們放學校假期卻沒人照顧,又或服務須小朋友義工時,雪媽媽便帶同她們上班去。那麼,她們可以選擇留在家睡至自然醒嗎?對不起,因不可獨留兒童在家,所以沒有這選項。基本上她們只可二選一:A.像阿樂一樣地跟上班,附送雪媽媽擁抱、讚賞、滋味午餐及驚喜小禮物;B.像阿愁一樣地跟上班,附送雪媽媽表示明白及「唔知講幾耐debriefing預備下次做阿樂」。
多年來,在哪處服侍全已交主耶穌安排,有時會遇到薪金偏低的工作,加上雪媽媽一向愛環保、慳家,所以宣女年幼時的生活也就由很多二手物品編織而成。當年紀漸長,多了同學間的潮流情報交流時,自不然會向媽媽提出一些要花費的請求。此時,當然是交給主耶穌話事了:「親愛的主耶穌,我們同心的來到祢跟前。感謝袮愛小雪子/妹仔,袮也最清楚她的需要。如主覺得她需要,求主賜給她⋯⋯」。往後發生的事,大家也估到了吧。若主給她們如願,當然開心到飛起地感謝;若主不給,雪媽媽的擁抱加上「唔知講幾耐debriefing」又出籠:「係咪好失望呀?⋯⋯(同理心一輪之後)有時,主耶穌唔比是有原因,可能這刻妳未係真正需要⋯⋯」。
宣女慘嗎?曾經有一段短時間,就是約兩年前,由一個人帶職事奉,轉為夫婦倆自立事工、自籌薪金宣教之初,口袋所剩無幾時,雪媽媽對她們也曾有些內疚,對主也咕嚕了一番。但主的接納、安慰和實質幫助在練歷過後總臨到我家。在我們的生活裏,真正需要的東西是從未欠缺過的。人,要從小經歷磨練才生出抗逆力,甚至造就價值觀的建立,物質生活太好未必是好事。在這育兒概念下,雪媽媽有時反而故意要她們缺乏一下、肚子要餓一下,當再擁有時,才更懂得感恩啊!最重要的是,在事奉中經歷祂的同在和照顧,那種幸福感,只要經歷過,就不再計較物質生活了!
那麼,宣女又有甚麼話要回呢?且看下集雪媽媽訪問小雪子及妹仔對生活日常的感受,自有分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我們這一家】
【教關愛心行動】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譯經隨筆】